[微风]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为何能爆火这么多年?张召忠这个名字,在军事迷圈子里像个矛盾体。 他坐在央视演播室里,用平静的语气抛出“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等言论,瞬间引爆全网笑点。网友给他封号“战略忽悠局局长”,把他的发言剪成鬼畜视频播放量破亿。 可奇怪的是,这位被调侃了二十年的“不靠谱专家”,非但没被舆论淹没,反而成了现象级IP。他到底凭什么? 张召忠的“不靠谱”言论清单长得能绕演播厅三圈。他说美国航母怕中国渔民渔网,称歼-20只是歼-10的改进型,甚至一本正经分析“陨石砸航母”的战术可行性。 这些话在专业军迷看来简直离谱,可偏偏每次都能登上热搜。2011年他宣称“中国四代机尚在研发”,话音刚落,歼-20就完成首飞;2013年他断言“辽宁舰只是训练平台”,结果次年就形成战斗力。 网友笑称“局座一开口,美军就抖三抖”,戏谑背后藏着耐人寻味的逻辑。 这位海军少将的真实履历堪称硬核。他当过潜艇兵,参与过海军装备研发,精通五国语言。退休后仍坚持做军事科普,在B站开账号用“战忽局”自嘲,年轻人反而觉得他接地气。 那些看似荒诞的言论,细究起来往往藏着玄机。比如“海带缠潜艇”源于冷战时期苏联用渔网干扰美军声呐的战例,“雾霾防激光”则指向激光武器受大气环境制约的物理特性。他像在用通俗语言给全民上军事课,只是教材写成了段子。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时代语境。中国军事崛起期需要特殊的话语策略。当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威胁论”时,张召忠用“忽悠”姿态消解紧张感。 他故意把先进装备说得“不堪一击”,实则暗合了“韬光养晦”的战略智慧。2011年他说“歼-20是歼-10改”,美国《防务新闻》当真发文质疑中国战机水平,结果F-22生产线真在次年永久关闭。这种“反话正说”的传播效果,比一百场新闻发布会都管用。 张召忠现象本质是大众心理的镜像。人们厌倦了刻板权威,渴望看到有血有肉的专家。他会在直播里被弹幕逗笑,会自嘲“老同志不懂网络梗”,甚至对着镜头展示珍藏的军事模型。 这种真实感让“不靠谱”成了人设保护色。当某些专家在镜头前念稿子时,他正用“海带论”把军事知识塞进年轻人的脑瓜子。 2020年他做客直播间带货,半小时卖出20万册军事杂志,证明“忽悠”背后是实打实的知识输出。 如今66岁的张召忠依然活跃在舆论场。他开通短视频账号讲解俄乌冲突,用游戏画面模拟战场态势,评论区全是“局座又来忽悠了”的调侃。 但若仔细看他的分析,从武器参数到后勤补给,每句都有数据支撑。这种把专业干货裹进糖衣的本事,或许正是他长红的秘诀。 当我们在讨论专家靠谱与否时,是否该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样的知识传播方式才能真正走进人心?那些被戏称为“忽悠”的言论里,会不会藏着我们还没读懂的智慧? 信息来源:新闻极客--新浪对话张召忠:美国智库真以为中国有“战略忽悠局”
美国有没有机会击败中国?可以说,以前有,现在没有了。中美最危险,最容易爆发冲突的
【109评论】【20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