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辨性:闭精守真非兴阳之品论昔人谓仙茅助阳,余独辨其非然。仙茅之气虽温,其性却

飞翔说健康 2025-09-24 11:50:00

仙茅辨性:闭精守真非兴阳之品论

昔人谓仙茅助阳,余独辨其非然。仙茅之气虽温,其性却守而不走,功在闭精固溺,非若附桂之飞扬走窜,助火兴阳。今阐发其理,以正世人之谬。

一、仙茅本性,温而能守

仙茅味辛性温,入肾经,《海药本草》明言其"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其温肾之功,确乎无疑,然其温性之妙,在于"守"而不在于"走"。

观《本草纲目》所载:"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其热而能守,故可去阴寒之气而不扰动相火。此正如室中置炉,温暖满室而不见火苗窜动,与附子、肉桂之性大相径庭。附子如薪火烈烈,肉桂如焰头窜跃,皆具发扬之性;而仙茅之温,犹如地暖徐布,温煦而不张扬。

二、闭精止溺,非关兴阳

老人失溺,责在肾气不固,膀胱失约。仙茅温肾气,固下元,故能止遗溺,此正《开宝本草》所谓"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之引申也。

其治不育之机,不在鼓动阳事,而在闭藏精室。精固则充盛,气守则持久,自然胎孕可成,岂必仗兴阳之药勉强行事?此理与《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之旨暗合。仙茅助肾封藏,使精不妄泄,恰合肾主蛰藏之性。

三、辨异附桂,明其性用

附子、肉桂,辛热雄烈,走而不守,能通十二经脉,逐寒邪而兴阳道。观《伤寒论》白通汤、四逆汤用附子,肉桂入肾气丸,皆取其通达之性。

而仙茅之温,守而不走,善入精室而固其门户。譬之守城,附桂如增援之外兵,仙茅如加固之城防。一主攻逐,一主固守,虽皆温药,其用迥异。故张景岳在《本草正》中特别指出:"仙茅性热,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

四、临证应用,须知避忌

世人不察,见温即谓兴阳,以致元阳衰惫、痿弱不举者,误服仙茅,求其振作而不得,反归咎于药之不灵。不知仙茅长于闭藏,短于发动,于阳虚火衰之证,非其所宜。

若欲固精止遗,防治早泄滑精,仙茅实为良药。精室固则精盈,精盈则气盛,自然阳事可用。此正《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妙用也。

仙茅之性,温而能守,功在闭精固溺,非为兴阳而设。医者当明辨药性,知其所长,亦知所短。辨证施治,方能药证相符,获效如桴鼓。若囿于"温肾即助阳"之俗见,不辨药性之殊异,则临证必多谬误。学者当深究本草,参合经旨,庶几无愧为苍生大医。

0 阅读:3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