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0年前与中国的合作中,二话不说就撕毁订单,甚至还拒赔300多的亿的违约金,没想到现如今又找上门来求帮忙了,那我们会不会帮呢? 双文丹 2 号隧道的贯通尘土还没散尽,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的最新进展又传来消息,而这背后藏着一段让国际社会记忆犹新的合作波折。很少有国家能像马来西亚这样,在与中国的合作中走出如此曲折的轨迹。 时间拉回 2016 年,马来西亚东海岸正被交通瓶颈困住发展脚步,丰富的资源只能在偏远地区沉睡,7 到 12 小时的车程成了经济往来的天堑。 中国交建带着成熟的技术方案找上门,688.3 千米的双线铁路规划,承诺将通行时间压缩到 4 小时以内,还能创造 5 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带动沿线贸易增长 30%,双方很快签下合作协议。 可两年后的政权更迭,让项目戛然而止。新上台的马哈蒂尔政府突然叫停工程,理由是 “财政赤字压力大”,还质疑中方报价过高,转头就单方面撕毁了协议。 更让人意外的是,面对中国提出的 361 亿人民币违约金索赔,马来西亚直接拒绝支付,全然不顾国际商业合作的基本契约精神。 当时他们满心以为能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主动向日本抛出橄榄枝,想让这个老牌铁路强国接盘。 但日本企业的算盘打得更精,一番评估后果断拒绝。他们清楚,这个项目不仅地形复杂、回报周期长,更棘手的是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违约纠纷没解决,贸然介入只会卷入法律和外交的双重漩涡。 这下马来西亚陷入了尴尬境地,项目停工让前期投入打了水漂,相关产业停滞,民众不满情绪高涨,国际上的合作伙伴也开始对其信誉打问号。 短短一年后,马来西亚就主动回头找中国谈判。毕竟东海岸铁路对本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实在关键,再加上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方,只能重新坐到谈判桌前。 经过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新协议,铁路全长调整为 640 公里,完工时间推迟到 2026 年,还特意将马来西亚承包工程的比例从 30% 提高到 40%,用更务实的方案重启合作。 如今的马来西亚早已没了当年的强硬,反而在多个领域主动寻求与中国深化合作。 就像阿根廷近期调整铁路采购方案时,特意改用现汇购买避免融资问题,其实是吸取了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过往教训 —— 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项目执行力无可替代,而遵守契约才是合作的前提。 中国在这件事上的表现确实展现了大国格局,没有因为曾经的摩擦就彻底关上合作大门,而是以协商的方式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不是软弱,而是源于自身实力的底气 —— 毕竟能拿下全球众多高难度基建项目的国家,根本不愁合作机会。更何况,中国一直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只要对方有诚意,符合共同发展的目标,合作的大门就始终敞开。 从撕毁协议拒赔违约金,到主动回头寻求合作,马来西亚的转变背后是对中国实力的重新认知。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样经历过合作波折又再次求助的国家,你觉得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吗?你怎么看待这种合作中的曲折呢?
四川,50岁的男子董先生,在儿子因车祸去世后,为延续血脉找上29岁的女子方女士,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