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一个大学教授竟然会有高达31亿的资产! 浙大教授郁发新被留置了,这事儿太炸锅。他身兼臻镭科技董事长,持股市值31亿,去年年薪近百万。 浙大教授,听着就该是埋首实验室、琢磨学术的角色。不说清贫,至少收入该和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的身份匹配,可郁发新这31亿资产,直接把大家对“教授”的认知掀翻了。 别光盯着“31亿”这个数字,先算笔实在账。他去年年薪近百万,就算从30岁工作到60岁,不吃不喝也就赚3000万。这点钱,连他持股市值的零头都不够,这31亿到底是怎么攒出来的? 更让人犯嘀咕的是“身兼董事长”这事儿。高校教师不是不能兼职,但规矩摆得明明白白:不能影响本职工作,更不能利用学术资源为企业谋私利。郁发新一边拿着浙大的教授头衔,一边管着上市公司,精力真能掰成两半用? 臻镭科技的主营业务,刚好和他在浙大的研究方向高度重合——都是做射频芯片、卫星通信相关技术。这不免让人猜,他手里的科研项目、实验室资源,有没有悄悄为自家公司铺路? 要知道,大学教授手里的科研经费,每一分都来自国家拨款或企业委托,目的是突破技术难题,不是给个人企业当“研发跳板”。要是把学术成果转化的红利,全装进了自己腰包,那对其他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也太不公平了。 身边认识的大学老师,为了申请几十万的科研经费,能熬夜改十几遍申报书;实验室里的学生,跟着导师做项目,补贴也就够吃几顿食堂。对比郁发新的31亿,这种落差感,比数字本身更扎心。 公众炸锅,不是见不得教授赚钱,而是怕“教授”这个身份,成了资本运作的幌子。学术圈的底线是廉洁,一旦有人把学术权力和商业利益绑在一起,污染的是整个科研环境的风气。 现在他被留置,说明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些疑点。接下来要查的,不只是他个人资产的来龙去脉,更该看看高校教师兼职创业的监管漏洞到底在哪儿——哪些红线不能碰,哪些流程必须透明,得给公众一个清楚的说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一次,原浙大法学院首任院长阮毅成之子阮大仁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1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