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语出惊人:“不是别人要卡我们的脖子,而是我们的教育困住了自

军师 2025-09-22 15:04:19

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语出惊人:“不是别人要卡我们的脖子,而是我们的教育困住了自己!”在“钱学森精神进校园”活动中,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对当前教育模式同样提出了尖锐批评:“中国教育最缺的不是分数,而是被刷题抹杀掉的'求知欲'!”这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 ​​有网友表示:现在的孩子还有童真吗?在深圳,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补各式各样的课,名其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线,其实抹杀了孩子的童真! ​孔乙己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在现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天赋的孩子也会变成机械式的、没有己见的人! 前阵子跟深圳的一个朋友聊天,她儿子刚上一年级,周末的日程表看得我都替孩子喘不过气。周六早上八点到十点是拼音强化班,紧接着奔去隔壁楼的数学思维课,中午扒两口饭就得赶下午的英语启蒙,周日还要被拽去练钢琴——说是“全面发展”,可孩子连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的时间都没有。有次我撞见孩子拉着她的衣角小声说“妈妈,我想玩会儿积木”,她皱着眉把孩子往补习班门口推:“别人都在学,你不学以后怎么跟得上?”你看,这“起跑线”哪是孩子的线,明明是家长被焦虑缠上的线,孩子像个小陀螺,被抽着转,连停下看一眼春天的花的机会都没有。 钱永刚教授说的“求知欲被抹杀”,我在楼下邻居家孩子身上看得特别清楚。那孩子以前特别爱问“为什么”,看见下雨会追着大人问“雨滴为什么是圆的”,看见冰箱里的冰会好奇“水怎么就变硬了”。后来上了小学,报了三个刷题班,再见面时,他手里攥着的全是印满习题的卷子。我问他最近发现什么好玩的事儿没,他想了半天,摇摇头说“不知道,老师没教过这个”。多可惜啊,原本眼里闪着光的孩子,慢慢变成了只认“标准答案”的机器,那些天马行空的好奇,全被“这道题必考”“那道题不考不用管”给磨没了。 姜伯驹院士说“教育困住了自己”,这话越琢磨越戳心。咱们总怕别人卡脖子,可要是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照着模板做题,不会独立思考,不会主动找答案,就算分数再高,遇到没见过的新问题,不还是会慌吗?我认识个高中老师,她跟我说班上有个学生,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可让他做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比如研究植物怎么吸水,他居然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因为他习惯了“老师给步骤、自己填答案”,没学会“自己找问题、自己想办法”。这哪是别人卡我们的脖子,是我们自己的教育,把孩子探索世界的路给堵死了。 还有网友提的“孔乙己理念”,现在倒不是说“读书高贵”,而是把“读书”硬生生窄化成了“考高分”。以前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至少还鼓励人读圣贤书、明事理,现在倒好,读书变成了“刷够多少道题、考进多少名”。我表姐家的孩子,以前特别喜欢画漫画,画的人物活灵活现,还拿过区里的奖。可表姐觉得“画画耽误学习”,非要停了他的兴趣班,逼着他去补奥数。上次去他家,我看见孩子的漫画本扔在角落里,封面都落了灰,孩子说“现在不想画了,脑子全是公式”。你看,原本可能长出翅膀的孩子,就这么被“分数优先”的想法给按在了习题册里。 其实谁都知道孩子不该这么累,谁都心疼他们失去的童真。家长怕孩子落后,学校要抓升学率,社会评价人先看分数,好像绕了个死圈,没人敢先停下来。可要是一直这样,孩子的求知欲没了,创造力没了,就算将来考进再好的学校,又怎么能扛起“不被卡脖子”的担子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军师

军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