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约翰逊表示,一旦台海战争爆发,若美军介入,英国、澳大利亚也会一起上,台

鉴清评趣 2025-09-20 02:43:06

英国前首相约翰逊表示,一旦台海战争爆发,若美军介入,英国、澳大利亚也会一起上,台湾不至于孤军奋战。约翰逊这种狂妄的言论,用“狗吠火车”“嘴炮挺台”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2022年7月,约翰逊因“派对门”丑闻黯然下台。这位曾以“中国是英国经济复苏关键”为口号、批准华为参与5G建设的前首相,卸任后画风突变。 2024年窜访台湾时,他公然将台湾称作“国家”,声称解放军军演是“军事胁迫”,甚至将台湾与巴勒斯坦相提并论,全然不顾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早已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更耐人寻味的是,台当局被曝为此次窜访支付50万美元出场费,这笔钱最终摊到台湾纳税人头上——相当于每人被迫为这场闹剧支付230台币。 约翰逊的“变脸”绝非偶然。2019年,他还在唐宁街10号用中文向中国游客推销苏格兰威士忌,试图拉近中英关系;2025年却窜台表演“挺台”,其核心动机直指经济利益与政治投机。 据英国《卫报》披露,约翰逊此次演讲费高达25万英镑,是他在英国国内演讲收入的3倍。台当局为营造“国际挺台”假象,长期通过“远景基金会”等机构资助西方过气政客,仅2024年相关预算就达12亿美元。约翰逊团队直言不讳:“这场交易双赢——他拿钱博眼球,台当局买存在感。” 这场闹剧的荒诞性,在英国现任政府的反应中暴露无遗。2025年9月,英国防长希利紧急改口称:“英国对台政策未变,仍坚持和平解决争端。” 这种“政冷经热”的矛盾态度,折射出伦敦的深层困境:脱欧后英国经济增速跌至0.1%,2024年第四季度甚至不如越南,皇家海军现役舰艇仅76艘,两艘航母中一艘长期趴窝维修,另一艘曾因漏水返厂。剑桥大学学者保罗·罗杰斯指出:“英国连远东长期部署都难以维持,更遑论独立支援台海。” 澳大利亚的处境同样尴尬。尽管参与AUKUS核潜艇合作,但堪培拉对台海问题始终谨慎。2022年,当美国参议员施压澳方表态是否参战时,澳大利亚防长仅以“不推测未来局势”搪塞。 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35%,若卷入冲突,其经济将遭受重创。这种现实考量,使得约翰逊的“英澳参战”论调沦为国际笑柄。 中国用实际行动回应挑衅。约翰逊窜台期间,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实弹射击演练,歼-16战机编队逼近台湾本岛60海里。台军退役将领李喜明坦言:“若真有战事,台军连48小时都撑不住。” 这种实力对比,让“台独”势力与外部干涉者的狂言不攻自破。英国《经济学人》算过一笔账:若台海冲突爆发,英国需从本土调集6艘航母才能威慑中国,而其海军现役航母仅2艘,且其中一艘长期无法执行任务。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2025年,约翰逊们改用“嘴炮”试探底线。但时代早已不同——中国东风-21D反舰导弹射程覆盖整个南海,英国军舰若介入,恐成“移动靶标”。 这场闹剧最讽刺的注脚,或许来自台北市民的抗议标语:“台独=诈骗”。当约翰逊在酒店房间数着演讲费时,台湾股市正因他的言论暴跌,外资正用脚投票离开这个被政客当作棋子的岛屿。 这场闹剧留给世界的启示清晰可见:个别政客的狂言,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过气政客的表演,掩盖不了某些国家实力衰退的真相。 当约翰逊们还在幻想用“价值观外交”刷存在感时,中国已用经济实力和军事威慑重塑规则。大家是如何看待这场闹剧背后的利益博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4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