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他人算不算诽谤关键在影响有多大#】#在群聊涉及他人权利时须谨言慎行#近日

红星新闻 2025-09-19 19:06:56

【#八卦他人算不算诽谤关键在影响有多大#】#在群聊涉及他人权利时须谨言慎行#近日,杭州一女教师因在三个人的微信群聊天涉嫌诽谤他人被行拘一事有了新进展。据澎湃新闻报道,被处罚人林女士(化姓)起诉执法部门一案将开庭审理。林女士不服处罚,遂向当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理由是:自己发信息的两个3人群,人员要么是闺蜜,要么是家庭成员,是小范围的内部闲聊,具有私密性和隐蔽性,没有传播谣言的客观行为,不可能导致对方的社会评价降低。

“八卦”他人,往往难与诽谤划出明显界限,关键在于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在网络上说别人坏话,败坏他人名誉,如发表不实言论,包括篡改、夸大事实,或者无根据的道听途说,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胡编乱造,就很可能损害他人名誉,引起社会的负面评价,这就是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侮辱或者诽谤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进入互联网社会后,因网络信息传播快速而且广泛,法律越来越关注对这类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进行规制。如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网络违法信息的界定就包括“散布谣言”以及“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此次警方做出行政处罚的根据,主要来自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据此,只要实施公然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就可处以拘留或者罚款,除非情节极其轻微不需要施以处罚,但这种裁量权仍然取决于公安机关的评价。

事实上,在网上诽谤他人的信息很容易扩散开来,即使是较小范围的微信群的界定也是由处罚机关决定,更何况就结果而言,该不实信息已给该教师的正常工作、生活、身心健康、名誉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公安机关认定林女士存在违法事实,已构成诽谤恐怕没有问题。

近年来,我国法律加大了对网络侮辱、诽谤行为的打击力度,严重的侮辱、诽谤行为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有关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均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可见,在网络上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原则上都应该受到追责,只不过是承担何种性质的责任、责任程度轻重的问题。微信群是网络生态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非法外之地,在群聊涉及他人权利时,必须谨言慎行,避免越界。

0 阅读:0
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

深度、态度、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