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买芯片,黄仁勋表示很失望!并且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直言,中国禁止英伟达芯片

洞察观史 2025-09-19 10:41:37

中国不买芯片,黄仁勋表示很失望!并且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直言,中国禁止英伟达芯片令美中关系紧张,并称中国为美国的“对手”。这话听着多少有点颠倒黑白的意思,当时网信办约谈是为什么?说白了就是美国在中国赚不到钱了,不开心了。 要说这场芯片争端的起点,还得回到2022年,那一年,美国政府甩出了一份重磅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堪称给中国科技产业来了个“当头一棒”。 这份政策不仅限制了英伟达、AMD等公司向中国出口高端AI芯片,连芯片制造设备、设计软件,甚至是使用了美国技术的全球供应链,都被严严实实卡住了脖子,简单来说,只要你的产品沾了点美国的技术,就别想卖给中国!这招直接让中国的高科技企业陷入“无芯可用”的窘境。 当时,美国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防止先进技术被用于“军事用途”,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儿是单纯的“安全问题”,分明是想掐断中国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命脉。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心脏”,没了它,AI大模型、超级计算都得瘫痪。美国的这波操作,摆明了是要在科技赛道上把中国远远甩在身后。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也不是吃素的,2025年,中国对英伟达的高端AI芯片进行制裁,这一消息直接让全球科技圈炸了锅,美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立马跳出来,指责中国此举是在“破坏美中关系”,甚至直呼中国是“对手”,但咱们冷静想想,中国这一手,真的是主动挑衅吗? 从时间线上看,中国的制裁更像是被逼到墙角后的反击,2022年以来,美国不仅限制芯片出口,还拉拢荷兰、日本等盟友,禁止向中国出售EUV光刻机等关键设备,这些设备可是生产尖端芯片的命根子,没了它们,中国芯片产业就像被断了“粮草”。 更别提美国还在全球范围内追踪芯片流向,甚至在服务器包装箱里偷偷装定位装置,严防英伟达芯片“非法”流入中国,这架势活脱脱把芯片当成了“战略武器”。 中国此番禁令,表面上是针对英伟达,实则是对美国长期技术封锁的回应,毕竟,英伟达的AI芯片在全球AI产业中几乎是“王者”,中国企业被掐断供应后,只能加速自研芯片的步伐。 禁止英伟达芯片进口,既是给美国一个“回礼”,也是在倒逼国内科技企业加快技术自立,这一步棋,带着点无奈,但也透着几分硬气。 这场大国博弈中,英伟达无疑成了最尴尬的“夹心饼干”,作为全球AI芯片的龙头,英伟达的A100、H100等高端芯片几乎是AI产业的标配。 然而,美国的出口管制让英伟达失去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黄仁勋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芯片被“拒之门外”,2025年9月,他公开表示对中国禁令“深感失望”,语气里满是惋惜。 其实,英伟达也不想卷入这场科技冷战,早在2023年,美国扩大芯片禁令后,中国的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依然通过第三方渠道买到了英伟达芯片的服务器。 这说明,中国的需求旺盛,英伟达的市场潜力巨大,可如今,中国的禁令让英伟达彻底断了念想,黄仁勋的失望,不仅仅是因为丢了市场,更是因为这场芯片战争让企业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这场芯片战争,表面上是美中两国之间的较量,实则牵动了全球科技产业链,美国的封锁让中国企业不得不砸重金搞自研,短期内成本高、效率低,但长远看,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可能让美国始料未及。 这场芯片战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与政治的碰撞,美国想用技术霸权遏制中国崛起,中国则在绝境中寻找突破口,2025年9月,美中关系因芯片问题再度紧张,但这绝不是故事的终点。 中国的芯片自研正在提速,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已经开始在低端芯片领域崭露头角,而美国这边,特朗普政府还在不断加码,比如对华为AI芯片发出警告,甚至要求马来西亚严查英伟达芯片外流。 这场博弈,谁能笑到最后?没人说得准,但可以肯定的是,科技的未来不该被政治绑架,芯片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该推动全球进步,而不是变成大国争霸的“武器”,当美中两国在芯片战场上你来我往,受伤的不仅是企业、市场,还有全球科技合作的信任。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