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韩国教授警告:全世界只有韩国看不起中国,但中国眼里却没有韩国。 首尔大

士气沉沉 2025-09-17 11:46:43

[微风]韩国教授警告:全世界只有韩国看不起中国,但中国眼里却没有韩国。 首尔大学知名教授金兰都最近在公开演讲中抛出这个尖锐观点,像块石头砸进韩国舆论的湖面。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全球都在重新评估中国地位时,韩国却抱着过时的眼光不放,而在中国战略版图里,韩国的分量早已边缘化。 这番话刺痛了不少韩国人,却道出了当下中韩关系的微妙现实——韩国上下对华情绪正经历一场剧烈的撕裂。 这种撕裂在街头表现得淋漓尽致。去年首尔明洞爆发的大规模反华游行,举着标语喊着口号,场面一度失控。连一向温和的总统李在明都坐不住了,在龙山总统府主持国务会议时罕见发火,痛斥这类活动"已脱离言论自由范畴,纯属闹事"。 他甚至派新任驻华大使卢载宪火线赴任,试图给紧张的关系降温。但民众的情绪像脱缰的野马,韩国警方不得不对中国大使馆周边实施强力管控,反华示威者与警察的对峙成了街头常态。 更令人深思的是藏在民调数据里的冰山。今年5月韩国研究公司和《SisaIN》杂志联合发布的调查像面镜子,照出韩国社会的集体心态:66%的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其中80%竟是年轻人。 这个数字让联合国报告也坐实了——2025年韩国反华情绪创下新高,超七成民众对华态度消极。在首尔的咖啡馆里,二十出头的大学生谈起中国时语气复杂,有人抱怨"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有人担忧"文化被同化",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敌意正在把韩国推向孤立。 这种情绪的蔓延并非空穴来风。历史纠葛像根深扎的刺,文化竞争又添新伤。韩国网络上流传着"中国抄袭韩流"的论调,现实中却挡不住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席卷全球市场。 当中国芯片出口突破万亿大关时,韩国半导体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挤压。首尔大学经济学教授金兰都的演讲里,投影仪上跳动的中韩贸易数据图表格外刺眼——中国早已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但韩国对华贸易依赖度却在悄然下降。 这种经济上的若即若离,让韩国人陷入集体焦虑:既怕被中国超越,又离不开中国市场。 李在明政府显然意识到了危险信号。他多次强调反华游行"有损韩国国家形象",要求彻底根除歧视外国人的现象。但总统的苦口婆心抵不过网络上的情绪狂欢。在美版知乎上,韩国网民的评论呈现两极:有人承认"中国科技确实进步神速",更多人却执着于"中国永远学不了韩国的精致"。 这种矛盾心态在机场安检处暴露无遗——中国游客被区别对待时,越南商贩对同胞的冷眼旁观,都成了亚洲邻国对华态度的缩影。 当金兰都教授说出"中国眼里没有韩国"时,台下学生鸦雀无声。这位学者点破了残酷真相:在中国加速布局全球产业链的棋盘上,韩国正逐渐从棋手变成棋子。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攻城略地时,韩国现代汽车的市场份额正被蚕食;中国光伏面板覆盖欧洲屋顶时,韩国能源企业却在为技术路线挣扎。 韩国年轻人把对未来的焦虑投射成对中国的敌意,却忘了自己手机里的中国APP、衣柜里的中国品牌早已渗透生活每个角落。 这场关于"看不起"与"不在意"的博弈,最终会走向何方?当韩国民调显示年轻人对华敌意持续攀升时,中国海关数据却显示中韩贸易额仍在增长。 这种经济纽带与情感割裂的悖论,或许正是东亚关系最真实的写照。韩国若继续沉溺于"看不起中国"的幻觉,会不会真如金兰都警告的那样,最终在中国崛起的浪潮中被彻底边缘化?这个问题,值得每个韩国人深思。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文少卿:韩国反华狂热是政治精英的胜利,却是国家利益的失败 》韩联社、《韩民族日报》

0 阅读:0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