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外交部的办公室里,几位领导正规劝一位21岁的青年,希望他能来外交部工

虎虎聊娱乐 2025-09-16 14:35:55

1956年,外交部的办公室里,几位领导正规劝一位21岁的青年,希望他能来外交部工作。 在那个新中国外交事业刚刚起步的年代,一位刚毕业的年轻人面对国家机构的多次邀请,会不会轻易点头?1956年,外交部办公室里,几名领导苦口婆心劝说21岁的厉声教加入,却连续两次碰壁,这背后藏着什么故事? 厉声教出生在1935年1月的南京,家里是杭州的老书香门第。先祖厉鹗是清代有名的文学家,祖父厉良玉专攻金石书画,父亲厉麟似是民国时期的知名教育家,母亲唐丽玲则是上海的钢琴家。从小在上海长大,厉声教1952年考进南京大学地理系,专攻经济地理,学习成绩一直拔尖,还当过学校篮球队主力,南京市足球队队员。1956年毕业时,外交部人事部门到学校挑人,教授们都推荐他,说他英语好,专业基础扎实,适合外交工作。可学校领导有顾虑,一是他还没入党,二是在肃反运动中他对一些国内外问题的看法跟主流有点差异,三是家里父亲和伯父们有过留学经历,社会关系复杂。这些事厉声教自己都不知道,最后被分到外交学院当老师,教世界经济。 其实,外交部本来就看中厉声教,让他接国际法专家刘泽荣的班。可学校私自把名额给了厉声教的同班同学,那人还是党支部书记。外交部发现不对劲,就把那同学调回云南老家的外事处,然后马上派人去外交学院找厉声教。第一次上门,对方自报家门,说已经查过他的材料,老专家们很满意,让他赶紧来上班。厉声教没思想准备,说想先见见刘泽荣谈谈。可那天刘泽荣外出,秘书们劝了半天,他还是坚持要见面再决定。 一周后,外交部第二次派人来,这次直接把他带到部里。办公室里,几名领导围着他,态度温和,讲了刘泽荣在国际舞台上的经历,让他感动。可厉声教当时一门心思钻国际经济,对领土问题没太大兴趣,又说非要见刘泽荣。不久,第三次去条约委员会,终于见到刘泽荣。刘泽荣个子不高,为人温和,讲了领土是国家主权的空间,关系核心利益。厉声教听完,当场同意进外交部。 就这样,1956年11月,厉声教正式进入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从事领土边界研究。1958年,委员会改成条约法律司,他继续在那工作。很快,他就参与中缅边界谈判,负责国界线标绘和纠纷解决。1960年,他写报告分析波兰领土变迁和德波边界问题,得到中央重视,还给专家们讲课。周鲠生等人都夸他研究到位。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厉声教跟倪征燠一起当代表团顾问,从1972年3月到1982年12月,参加了联合国海底委员会和海洋法会议。他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本和英文本的主要起草人之一。1973年,他向周恩来总理建议领海宽度定为12海里,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周总理认可了这观点,最终公约采纳了中国立场。中国作为主要签字国,厉声教的贡献很大。 除了海洋法,他还深度参与中印、中朝、中苏边界谈判。1960年代初,中印边界问题复杂,他研究历史资料,帮谈判提供依据。中缅谈判时,他负责地图和实地考察数据,确保边界划定公平。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上,他代表中国发言,推动中文地名标准化。这些工作都体现了中国维护主权、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 1986年,厉声教调到中国驻巴巴多斯大使馆当参赞,1987年代理大使。之后去加拿大多伦多任副总领事,管侨务。退休后,他没闲着,当南京大学客座教授,还在中国外交部特约研究员岗位上,讲外交实务和国际法。在西方媒体如赫芬顿邮报开专栏,传播中国声音,但从来不吹嘘美国模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厉声教的外交生涯跨越50多年,被公认为国际海洋法和中国边界海洋事务权威。2017年8月6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他捐遗体给医学研究,丧葬费捐给母校,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朴实作风。2025年是他的90诞辰,我们回顾他的事迹,就是要学习他为国家利益奋斗的精神。

0 阅读:178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