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太和宫转运殿,元大德十一年由民间各地香客(以武昌路为主,远有汴梁路,还有同在湖广行省的澧州路等等)共同集资铸成的武当山天柱峰顶铜殿,鸱尾与正脊则可能由于毁坏,则在元延祐三年重新补配(左右鸱尾均有题记)。
此殿上有大量元代题刻,是研究元代地名、历史沿革的重要历史资料。
铜殿由于是民间制作,所以形制并不特别高级,原型为一座悬山顶建筑,山架为仿穿斗中柱式结构,檐口有仿木的封檐板,鸱尾用左右日月涌云进行装饰化处理,正脊中间则有比较古老的星辰图案,分别为北斗、南斗和三台星,特别是北斗为带隐星的八星北斗,比较符合道教北斗传统画法,铜制的槅扇也为元代原物,此殿是研究华中地区元代民间建筑的重要标本。
铜殿于永乐年间从天柱峰移至转运殿,现殿内老的铜像均为明代原物,殿下须弥座也是永乐时期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