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曾志第一次回到井冈山,来到儿子石来发家里。这一年,她76岁。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60周年之际,曾志作为老战士被邀请参加活动。她借这个机会,特地去儿子石来发家看望。那年她76岁,这是她第一次回井冈山探亲。石来发出生于1928年11月7日,曾志那时才17岁。夏明震牺牲后,她嫁蔡协民,生下孩子26天就寄养在石礼保家。石礼保是王佐部下副连长,也在红军里打仗。孩子没法带在身边,曾志和蔡协民随部队下山转战。石来发被送回老家,由石礼保岳母抚养。1929年井冈山失守,敌人搜山抓红军伤员。老人抱着孩子白天藏山洞,只带火炉和米糊,自己吃野草。晚上偷偷下山讨奶。遇搜山,就躲地窖,等乡亲拉上来。石来发7岁时,石礼保夫妇先后牺牲,日子更苦。老人眼睛哭瞎,背米袋子让孩子牵着讨饭。 曾志1951年找到儿子,那时她在广州电力局工作。石来发23岁,已成家,分了田地。他拒绝留在广州,说要回井冈山照顾80岁奶奶。曾志同意,觉得孩子懂知恩图报。石来发回山当农民,一辈子没变。1987年活动期间,曾志去大船村石来发家。一家老小团聚,她很高兴。石来发还不知道身世,以为父亲是蔡协民,养父是石礼保。蔡协民1934年牺牲。1952年,石来发被确认是蔡协民和石礼保烈士后代。1967年,他改名蔡石红,儿子石金龙、石草龙改蔡接班、蔡接光,入蔡家族谱。后来真相揭开,石来发是夏明震遗腹子。夏明震是夏明翰弟弟,夏家多人牺牲。夏明翰写过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曾志对儿子身世看淡,说反正都是烈士子弟。陶斯亮是曾志和陶铸女儿,她在曾志临终前问清事实。夏家几乎满门牺牲,夏明翰、夏明震、夏明衡、夏明霹、外甥郭依庄,都年轻时没了后代。石来发存在,让就义诗更有意义。1987年这次探访,曾志参加根据地创建纪念活动,作为老战士发言。活动后,她去儿子家,带去关心。石来发一家生活朴实,他务农为主。曾志叮嘱他们回报社会。资料显示,这次是母子分离多年后难得团圆。她看到孙子们,也问起生活情况。石来发描述田地收成。曾志强调懂得幸福,比起牺牲战友,他们已很幸运。 石来发的童年苦难多,寄养后环境不稳。老人抚养他时,靠讨饭维生。他长大后,分田成家,继续农村生活。曾志每次见他,都鼓励自力更生。1987年,她重返井冈山,活动包括参观旧址。她去儿子家时,带去北京的消息。石来发接待母亲,家人围坐。曾志谈起过去战斗,石来发倾听。孙子们参与,曾志问学业。饭后,她感叹一家团聚不易。离开前,她和家人合影,留下纪念。这次访问,突出她对家庭的牵挂,同时不忘革命初心。石来发身世复杂,但曾志处理得实事求是。 1985年,石来发带两个儿子去北京见曾志。她从中组部副部长退下。石来发父子三人有私事,想解决生活工作困难。曾志陪他们爬长城,给儿子补过57年来第一个生日。生日是1928年11月7日,曾志记得因那天是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晚饭后,她感叹一家团聚不容易,比起牺牲战友,已很幸福。她说自己是革命幸存者,他们也是,要懂得回报。石来发懂了,回井冈山后,再没提要求。 石来发继续务农,一辈子没变。身世澄清后,他是夏明震遗腹子。夏明震牺牲时,曾志怀孕。陶斯亮问清真相,告知家人。曾志199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石来发作为烈士后代,生活朴实。他的儿子们在农村发展,一家扎根井冈山。
美国不是苏联!不要低估了美国开战的决心,现在它之所以没和中国开战,是因为还有资本
【7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