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那么大,却只剩一小块能住人 远看1700万平方公里,确实吓人。 真打开地

丹青自由的翅膀 2025-09-11 10:51:03

俄罗斯那么大,却只剩一小块能住人 远看1700万平方公里,确实吓人。 真打开地形图,西伯利亚冻土、远东高山把国土啃掉一大半。 零下的土地盖不了房,种不了菜,连信号都断断续续。 西部那片伏尔加平原,面积跟华南华北差不多,却塞下了全国七成人口。 就说西伯利亚吧,那里的冬天能冷到什么程度?在雅库茨克这座 “冰城”,冬天里人呼出的气能立刻变成冰碴子,刚从河里捞上来的鱼硬得像石头,直接能当冰棍啃。 最冷的时候气温能跌到零下 64 度,钢铁在这种温度下都会变脆,汽车轮胎跑不了多久就会裂开,连人造革鞋底在户外待十几分钟就会冻裂。这样的地方别说盖房子种地了,就连出门都得鼓足勇气。 更麻烦的是那层永久冻土层,雅库茨克整个城市都建在这上面。夏天的时候,表面一米多厚的土层会融化,冬天又冻上,就这么一冻一融,房子根本没法安稳扎根。 当地人想出的办法是把木桩深深扎进冻土层,再把房子架在离地面一米高的桩子上,就像把房子放在 stilts 上一样,生怕土地一融化,房子就塌了。 连自来水管都得铺在路面上,还要一路设加热站,不然水管冻裂是常有的事。你想想,这样的地方怎么能住太多人呢? 再看交通和通信,西伯利亚那么大的地方,铁路少得可怜。那条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现在货运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七成,每公里维护成本高达 120 万美元。 还有贝阿铁路,因为冻土融化,每年都得停运检修 3 个月,运点煤炭木材都费劲。没路没信号,就算有资源也运不出去,人住着也不方便啊。 对比之下,西部的伏尔加平原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还有伏尔加河这条 “母亲河” 灌溉土地。别看这片地方面积跟咱们华南华北差不多,但它养活了俄罗斯七成的人口。 这里是俄罗斯的粮仓,中央黑土区的肥沃土壤让这里成为了俄罗斯的基本农业区,40% 的人口都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不光是农业,这里的工业也很发达,机器制造、化工、石油加工都在全国领先。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大城市都在这一带,人口密度能达到每平方公里 62 人,比西伯利亚的每平方公里 2.2 人高出一大截。 有人可能会说,西伯利亚有石油天然气啊,怎么能算无效国土呢?没错,秋明油田在巅峰时期产量占全苏联的四分之三,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储量更是惊人。 但开发这些资源有多难你知道吗?为了在亚马尔建液化天然气项目,工人们打下了 27 万根深达 120 米的混凝土桩,还得用破冰船开辟航道,光是投入就高达 800 亿美元。 就算这样,北极航道一年的货运量也只有 3000 万吨,还不到苏伊士运河的 5%。这些地方就算能开采资源,也没法让大量人口定居,还是改变不了地广人稀的局面。 俄罗斯人不是没尝试过开发东部,当年建西伯利亚大铁路花了多大功夫啊,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口还是集中在西部。 为什么?因为人要吃饭要住房要生活,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在西伯利亚很难满足。零下几十度的地方种不出庄稼,盖房子成本高得吓人,连看病上学都不方便,谁愿意长期住那儿呢? 所以说,俄罗斯这 170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真正有价值能养育人民的,还真就是西部那一小片。要是没有伏尔加平原这片宝地,俄罗斯就算有再多冻土和高山,也撑不起一个大国的人口和经济。 那些偏远地区的资源虽然宝贵,但开发成本太高,又不能住人,说到底还是没法和能养活人的土地相比。 咱们普通人过日子,首先得有块能种庄稼、能盖房子的地方,国家发展也是这个道理。俄罗斯的例子就摆在这儿,国土大固然好,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还是那些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土地。伏尔加平原就是俄罗斯的命脉,没有它,再大的国土也没用啊。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丹青自由的翅膀

丹青自由的翅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