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不再让中国转让高铁技术,起初越南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修他们的高铁,然后越南坐收渔翁之利。但是越南跑遍了全球,发现根本没人搭理他。 当时的越南有着自己的盘算,他们觉得全球能修建高铁的国家不少,除了中国,还有日本、德国、法国等。 在他们看来,这些国家都会为了争夺越南高铁项目这块 “蛋糕” 而主动找上门,届时越南便能坐在中间,挑选最优惠的合作条件,轻松坐收渔翁之利。这种想法让越南在高铁合作的选择上显得格外从容,甚至有些漫不经心,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中国伸出的合作橄榄枝。 怀揣着这样的期待,越南开始了全球寻求合作的旅程。他们首先找到了日本,日本在高铁领域确实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新干线更是世界知名的高铁品牌。越南与日本就高铁合作展开了多轮洽谈,日本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双方甚至初步探讨了技术方案和合作模式。 然而,随着洽谈的深入,问题逐渐显现。日本提出的合作条件远比越南预期的苛刻,不仅技术转让的门槛高,项目资金的贷款利率也不低,而且在建设周期和后期维护方面,也有着诸多限制,这让越南有些难以接受。 之后,越南又将目光投向了欧洲的德国和法国。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阿尔斯通都是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巨头,拥有先进的高铁技术。越南代表团先后访问了这两个国家,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德国和法国的企业对于越南高铁项目的态度十分谨慎。 他们认为越南的高铁市场虽然有潜力,但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尚不完善,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且越南给出的项目预算与实际所需成本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因素都让欧洲企业望而却步,不愿轻易投入大量资源参与合作。 一圈奔波下来,越南发现自己的预期与现实严重脱节,根本没有国家像他们想象中那样 “抢着来修高铁”。中国的技术原本适配越南的地理环境和需求,且合作方案更为灵活,却被越南早早拒绝;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要么条件苛刻,要么态度谨慎,始终无法达成令越南满意的合作协议。 如今,越南的高铁项目仍停留在规划阶段,原本寄予厚望的 “渔翁之利” 并未实现,反而陷入了无人搭理的困境。这条承载着越南交通升级与经济发展期望的高铁线路,何时能真正动工,依旧是个未知数。而越南在高铁合作上的这段经历,也成为了国际合作中一个值得探讨的案例。
刷到一个越南网友的帖子,一句话给我干沉默了。他说,我们是从中国脱离出去的,如果不
【101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