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王健林建立了5家万达,但需要使用上百吨的玻璃,采购员为了能拿回4万元

文山聊武器 2025-09-07 22:38:02

1999年,王健林建立了5家万达,但需要使用上百吨的玻璃,采购员为了能拿回4万元的回扣,决定只从福耀玻璃采购。曹德旺了解之后,让总经理黄中胜离职。后来,某家玻璃厂为黄中胜开出了30万的年薪,但黄中胜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曹德旺这个人,从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46年生在上海,不久就跟家人回福建福清。那时候家里穷,九岁才上小学,十四岁就辍学了,帮老爸推自行车卖烟丝和水果。每天起早贪黑,踩几十公里路去集市,赚的那点钱勉强养家。二十多岁时,他自己干起白木耳生意,背麻袋挤火车,跑遍福建江西。有次赚了三千块,算是头回尝到翻身的甜头。后来进了一家快倒闭的玻璃厂做采购,1983年干脆承包下来。自己守着机器,学着调设备,慢慢把厂子拉回正轨。1987年,他拉了11个股东,凑了627万,办起福耀玻璃,专攻汽车玻璃。那会儿中国这块儿基本靠进口,他下定决心要造本土货。创业头几年,曹德旺到处推销,1990年终于打开美国市场,1993年公司上市。从穷小子到企业老板,他一直咬牙坚持诚信,不搞歪门邪道。 王健林在1999年大干快上,全国连开五家万达商场,玻璃用量上百吨。福耀玻璃质量过硬,自然成了备选供应商。这本是双赢的事儿,可万达采购员算盘打得精,为了个人捞4万回扣,私下决定只从福耀一家拿货,把其他厂全甩一边。这家伙完全不顾公司规矩,硬生生锁死订单。事儿传开后,福耀差点背上黑锅,被人说成搞不正当竞争。曹德旺在总部听到风声,马上查到底。结果挖出采购员的猫腻,他承认就是冲着那4万去的,没啥遮掩。曹德旺最烦这种事儿,觉得这不光坏自家名声,还毁了整个行业的规矩。他直接开会定调,谁的责任谁扛。销售部老总黄中胜管着这块儿,底下人出事儿,他脱不了干系。曹德旺没含糊,免了黄中胜的职,调他去仓库干活儿。福耀上下都震动了,从此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采购员呢,早被万达踢出局,名字都没人提了。 黄中胜从高管掉到基层,那日子可不好过。每天早起清库存,搬货点数,灰头土脸的。2001年,他儿子查出先天病,医药费一大笔。曹德旺听说后,安排人帮忙,还出了钱。儿子病好后,黄中胜干活更卖力了。后来他家搬到公司宿舍区,生活稳当下来。几年过去,一家别的玻璃厂看上黄中胜的经验,开出30万年薪挖人。那时候他年薪才12万左右,换谁都得掂量。可黄中胜没多想,直接推了。别人问他缘由,他只说这是自己的选择。曹德旺知道这事儿,觉得可靠,几年后又把他调回管理岗。黄中胜没让人失望,继续在福耀出力,成为骨干。反观那采购员,事儿败露后就销声匿迹了。曹德旺管企业像管自家一样,规矩铁板一块。他总说,做生意得正经,不能为小利砸大锅。福耀能成全球汽车玻璃大厂,跟这股劲儿脱不开关系。 曹德旺的创业路,从1976年进高山异型玻璃厂当采购员开始。那厂子当时濒临倒闭,他承包后,专注水表玻璃,一度占全国市场九成。转战汽车玻璃后,1987年福耀成立,引进芬兰设备,学弯钢化技术。1990年出口美国,解决反倾销官司,花了不少工夫。1993年上市后,公司规模翻倍,工厂从福清高山镇扩到全国。曹德旺不光建厂,还打国际官司,2001到2005年赢了加拿大和美国的案子,花上亿人民币。福耀的玻璃装上宾利、宝马、奔驰,全球份额占到四分之一。他坚持技术创新,建研发中心,搞浮法玻璃。企业大了,他捐款上百亿,帮穷学生读书,自己却住得简单。这人从小苦过来的,信一条:诚信是本钱,违规毁一切。福耀的员工看在眼里,也跟着学。

0 阅读:4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