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本是举国同庆的大日子,却没有主持人,难道不需要人主持吗?

小鸣谈天下 2025-09-01 18:35:29

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本是举国同庆的大日子,却没有主持人,难道不需要人主持吗? 其实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网上各种关于晚会主持人的名字被提及,其中最多的就是董卿,要问为什么,因为她在主持界的地位真的太显著了, 这样一场意义非凡的晚会,竟然找不到一位撑得住场的主持人,实在让人意外。不是说现在的主持人水平不够,而是能驾驭宏大历史主题、把民族情感讲进老百姓心里的,确实凤毛麟角。董卿被大家频繁提及不是没道理的,她的名字几乎成了“品质保证”的代名词。 记得她在《朗读者》里讲述抗战老兵的故事吗?声音沉稳却有力量,眼里闪着光,像是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她不需要刻意煽情,只凭真诚的讲述就能让人泪流满面。这种能力不是背稿子能练出来的,而是源于对历史的敬畏、对人物的共情。 如今很多晚会追求流量和热度,喜欢用明星或网红串场。热闹是热闹,但总像少了点什么。抗战胜利80周年不是普通晚会,它需要的是庄重、深刻,又能引起全民共鸣的表达。这不是随便一个嘴皮子利索的主持人能扛起来的任务。 有人说,没有主持人也挺好,让节目自己说话。但晚会不是纪录片,它需要一根情感主线,串起每一个环节、每一颗心。没有引导的晚会,容易变成零散的节目拼盘,再厚重的主题也难免失焦。 我们真正怀念的,是那种能带我们“进入历史”的主持人。像董卿这样的讲述者,能把遥远的故事拉到眼前,让英雄不再是课本里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她曾在某次晚会中引用真实数据:“十四年抗战,超过三千五百万军民伤亡”,数字背后是她轻柔却坚定的解读——“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家庭”。 为什么现在这类主持人越来越难找?也许和行业生态有关。快速更迭的娱乐文化更青睐能带流量、造话题的主持风格。深沉、厚重、需要文化积淀的主持方式,反而显得“不讨喜”。这不是个人的问题,是整个时代的审美在转向。 但真正的大型盛典,永远需要能压得住场、镇得住心的人。不是只会念稿的“工具人”,而是真正理解历史、懂得如何与观众对话的讲述者。正如一位观众说的:“听她说话,仿佛能看见历史。” 抗战胜利80周年,是一代人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致敬。这样的夜晚,本该有一个声音带我们穿越时空,感受硝烟中的坚守、和平的来之不易。可惜今年,这个声音缺席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5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5

用户10xxx75

3
2025-09-02 10:39

董卿,朱军,周涛

用户11xxx85

用户11xxx85

2025-09-02 11:14

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真是可

毛根朋友

毛根朋友

2025-09-01 22:55

切 周涛我觉得才最适合。

猜你喜欢

小鸣谈天下

小鸣谈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