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创造历史:俄军把火力直接甩到欧盟头上,欧洲人终于被打疼了 这不是单纯的空袭,这是俄罗斯给欧洲的一记耳光。打的不是乌克兰,而是欧盟。 俄军 40 多枚导弹精准命中这里的天然气储存设施和铁路枢纽,这座能储德国最大气库四倍容量的能源枢纽瞬间陷入瘫痪。但俄罗斯要打的根本不是乌克兰的储气罐,而是给千里之外的欧盟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记耳光打得相当刁钻。斯特雷不仅是乌克兰西部的能源心脏,更是五条铁路干线交汇的物流枢纽,欧盟援助乌克兰的武器弹药有三分之一要从这里中转。 俄军导弹专挑压缩站和输气管道下手,表面上是破坏乌克兰能源供应,实则掐断了北约军援的 "主动脉"。 军事记者叶夫根尼・波杜布内说得直白:"这就是拦截基辅与西方之间的包裹"。欧盟刚宣布给乌克兰的 20 亿欧元军援还没焐热,就被俄军这波打击卡在了运输路上。 能源牌更是打得欧盟内部鸡飞狗跳,新年第一天,俄乌输气协议正式到期,俄罗斯通过乌克兰输气的时代彻底终结。 原本 6 条输气管道如今只剩两条苟延残喘,斯洛伐克一下子损失数亿欧元过境费,摩尔多瓦 7.2 万个家庭直接断了暖气,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居民只能在寒冷中迎来新年。 欧盟委员会嘴硬说 "大多数国家能应对",可荷兰 TTF 天然气价格当天就跳涨 4%,突破每兆瓦时 51 欧元,创下十个月来新高。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急得公开抱怨,连过境乌克兰的小管线都不想放弃,因为那关系着天然气的 "合理价格"。 更糟的是欧洲刚跳进的新坑,为摆脱对俄依赖,欧盟 2023 年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比飙升到 46%,几乎翻倍。 可美国 LNG 就像掺了沙子的糖,价格波动比坐过山车还刺激,而且得看华盛顿脸色。哥伦比亚大学专家戳破真相:"欧洲换了个更不稳定的供应商"。 当德国议员达格德伦急吼吼呼吁重启 "北溪 - 2" 时,欧洲人才发现自己从俄罗斯的 "能源陷阱" 跳进了美国的 "价格牢笼"。 军事上的尴尬更让欧盟抬不起头,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年来欧洲给乌克兰的 155 毫米炮弹才 100 万发,不及美国的三分之一。 乌军每天就要打 6000 发,一年得 200 万发,就算欧盟砸 20 亿欧元搞 "弹药生产支持计划",到 2025 年底产能也才 200 万发,刚够乌军打一年。 爱沙尼亚军方坦言,光炮弹产能从 30 万提到 210 万就需要数年时间。俄军看透了这点,4 月初干脆把火力覆盖到尼古拉耶夫,直接掐死乌军在黑海建港的企图,等于告诉欧盟:援助多少都送不到前线。 经济账本更让欧洲人肉疼。虽然欧元区 3 月通胀降到 2.2%,但能源价格这根刺始终拔不掉。2024 年底两周内天然气价格就翻倍,欧洲央行警告能源成本上升可能引发新的通胀危机。 更要命的是储气库库存比去年同期少了 10 个百分点,冬天还没过完就只剩 70%,填充成本比预期高得多。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不得不暂停扩建计划,法国钢铁厂每周停工两天,这些账最后都算到了老百姓头上 —— 电价涨了,取暖费贵了,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标签换得比翻书还快。 欧盟内部早已吵成一团,洛伐克内政部长痛骂乌克兰拒签过境协议是 "破坏欧洲稳定",希腊前能源部长更直接骂这是 "犯罪和背叛"。 可西欧国家忙着指责俄罗斯 "能源讹诈",中东欧国家却在偷偷和俄罗斯谈 LNG 合同。当俄军的导弹落在利沃夫时,欧盟正在布鲁塞尔为 "要不要继续援乌" 争论不休,有人喊着 "价值观不能妥协",有人却算着 "再打下去工厂都要关门"。 俄罗斯这套组合拳打得实在精妙:军事打击切断援助通道,能源断供制造内部矛盾,黑海封锁加剧经济压力。 欧盟号称给乌克兰 1450 亿美元援助,可军援连零头都不到,530 亿军援里还有大半是空头支票。现在俄军把火力直接甩到欧盟头上,欧洲人才发现自己连给乌克兰当 "奶妈" 的本钱都快没了。 说到底,这记耳光打醒了欧洲的幻想。以前总跟着美国喊 "挺乌抗俄",现在导弹的冲击波让他们看清现实:美国远在大西洋彼岸卖高价 LNG 赚得盆满钵满,欧洲却得为 "价值观同盟" 买单,付账单的是冻得瑟瑟发抖的民众和濒临停产的工厂。
欧洲开始清算乌克兰了,乌克兰的前议长被当街枪杀,做案者开了8枪才骑车跑了,地点在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