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四天连骂中国,把飞机订单骂到了美国,欧洲工厂只能干瞪眼。他一到东京就翻旧

非常盘点中 2025-08-30 01:47:11

德国外长四天连骂中国,把飞机订单骂到了美国,欧洲工厂只能干瞪眼。他一到东京就翻旧账,说中国15年前管稀土,却绝口不提欧美现在卡芯片。 今年 8 月,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亚洲之行堪称一场 “对华指责巡回演出”。从东京到雅加达,这位外长连续四天炮轰中国,一会儿炒作中国在台海、南海的 “侵略性行为”,一会儿抱怨中国 “不公平贸易”,甚至还撺掇着要搞个 “八国新合作框架” 围堵中国。 可他万万没想到,唾沫星子还没干,欧洲的航空订单就悄悄飞到了大西洋对岸,波音股价逆势上涨,而空客上半年的交付量却下降了 5.56%。 更讽刺的是,他在东京翻出 15 年前中国管稀土的旧账大做文章,却对欧美现在卡中国芯片的事儿绝口不提 —— 这双重标准玩得可真溜。 要说这政治嘴炮和经济现实的反差,德国企业最有发言权。瓦德富尔在亚洲慷慨激昂的时候,奥迪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工厂刚宣布永久关闭,3000 多个岗位没了踪影。 这家 76 年的老厂曾是电动化转型的希望,最终却栽在了供应链和市场需求上。而宝马更头疼,一季度在华销量直接下滑 17.2%,15.52 万辆的交付量让董事会坐立难安。 要知道,中国可是宝马最大的单一市场,现在老板们只能一边加大在华投资,一边看着订单减少发愁,心里的滋味怕是不好受。 德国央行早就警告过,德国差不多每两家制造业企业就有一家依赖中国的关键中间产品,强行脱钩的后果不堪设想。可外长似乎把这话当耳旁风。有意思的是,92% 的在华德企都想继续留在中国市场,2024 年新增投资还增长了 25%。 就拿博世来说,人家董事会主席直接说 “中国是研发与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这和政府的对华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企业要吃饭,政府要面子,这矛盾怕是没那么好调和。 最让人看不惯的还是那套双重标准,瓦德富尔翻出 2010 年中国稀土管制的旧账,却对欧美在芯片领域的所作所为装聋作哑。 美国 2022 年出台的《芯片和科学法案》明晃晃地限制企业在华发展半导体,欧盟还跟着加码,搞出一堆出口限制。 这种 “只许州官放火” 的做派,连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都看不下去,直言这法案 “非常可怕”。可到了中国正常管理资源的时候,就成了 “不公平贸易”?难怪中国外交部会驳斥这种老调重弹的错误言论。 欧洲现在的处境挺尴尬。一方面要跟着美国搞 “对华技术封锁”,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中国市场。一季度中欧贸易每分钟就有超过 1000 万元的往来,中国从欧盟进口的高端装备增长了 30.4%。 空客还在天津扩建第二条生产线,计划 2025 年底完工后让全球 20% 的单通道飞机都在这儿组装。这种 “嘴巴上骂着,身体却很诚实” 的操作,说白了就是在 “盟友义务” 和 “产业存亡” 之间走钢丝。 美国可不管欧洲的死活。借着芯片法案,美国不仅自己卡住中国技术脖子,还逼着盟友一起上。可当欧洲企业因此丢了订单、工厂关门时,美国企业却在偷偷捡便宜。 波音股价上涨的背后,说不定就有从空客手里溜走的订单。这种 “美国吃肉,欧洲喝汤都难” 的局面,和之前 G7 在稀土问题上的内斗如出一辙 —— 所谓的 “价值观同盟”,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现在的情况是,政治口号喊得越响,企业日子越难过。德国外长可能没搞明白,中国市场不是想来就来、想骂就骂的地方。中国既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也不是离开谁就玩不转的市场。 当布鲁塞尔的工厂铁门落下时,那些忙着在东京搞政治表演的人恐怕忘了:产业链的投票,从来比外交辞令更诚实。 欧洲要是继续这么被政治裹挟着跟中国对着干,最后只能是自己的企业买单,自己的工人失业 —— 这笔账,不知道瓦德富尔算清楚了没有?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