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不可重用!”公元223年4月,刘备弥留之际,费尽全力也要给诸葛亮和刘禅留

思绪永恒 2025-08-29 22:49:26

“子龙不可重用!” 公元223年4月,刘备弥留之际,费尽全力也要给诸葛亮和刘禅留下这句遗言。刘备究竟为何如此不喜赵子龙? 刘备这人,从小就不是啥富家子弟,早年靠编草席卖鞋混日子。黄巾起义闹起来,他拉起队伍,结识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从此打天下。投奔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一路颠沛流离,好不容易赤壁一战占了荆州,又取益州建蜀汉,当了皇帝。可刘备这家伙,自负得很,夷陵大败后一病不起。赵云呢,常山真定人,高大威猛,先跟公孙瓒,官渡后投刘备,跟着南征北战近三十年。 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帮着定策联吴抗曹,取益州。刘禅是刘备长子,小时候多次遇险,长大继位。刘备用人总爱亲近关张那种猛将,赵云虽功劳不小,却总像个贴身保镖。史书上赵云官职从牙门将军到镇东将军,没掌过一州之地。刘备这安排,透着小心思,赵云太稳当,反而不适合外放独当一面。关羽张飞勇猛有余,赵云智勇双全,可刘备更信前者。赵云一生未败仗,可在蜀汉高层圈子,总像外人。 赵云在蜀汉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定在护卫刘备身边。长坂坡那事,曹操大军压境,刘备败走,赵云冒险救出甘夫人和刘禅,刘备虽夸他胆大,却没升大官。之后赵云当偏将军,领桂阳太守,更多是内务。孙夫人携刘禅回吴,赵云截江救主,又立一功,可刘备还是没让他领兵出征。关羽镇荆州,张飞守阆中,马超黄忠也封大将,赵云却留在成都,管中护军,相当于禁军头子。史书记载,赵云多次谏言,比如反对分田宅给将士,说该还给百姓。 刘备听进去了,可没重赏。夷陵之战前,赵云劝刘备别急着打吴,先抗曹,刘备不听,大败亏输。赵云这人,性格刚直,谋略不错,可刘备用人总偏向关张那种兄弟。刘备可能觉得赵云太独立,不好掌控。赵云没参与襄樊救援,关羽死时,他远在后方。蜀汉建国,赵云封翊军将军,比魏延低一级。刘备这心态,可能是防着赵云功高震主。赵云虽忠,却没进核心圈。 刘备对赵云的态度,从正史上看,并非不喜,而是有保留。赵云在汉中之战,守营阻曹军,立功不小,刘备夸他“子龙一身都是胆”。可封赏时,关张马黄为前后左右将军,赵云只是杂号将军。赵云反对刘备称帝后大赏功臣,说天下未定,该节俭。刘备虽采纳,可没提拔。赵云这性子,直来直去,不像诸葛亮那样圆滑。 刘备一生用人,讲究平衡,关张是结义兄弟,马超黄忠是降将,赵云是外来投奔,信任度不同。赵云没镇守一方,始终在内廷,管护军征南将军。夷陵败后,刘备白帝城托孤,没提赵云重用。传说中那句遗言,虽无正史记载,但反映民间对赵云地位的疑问。刘备可能觉得赵云适合护内,不宜外放。赵云一生战绩,博望坡、入川、汉水阻曹,都显能力。可刘备总让他当保镖,可能是赵云太可靠,反而不放心独领大军。刘备这帝王心术,防患未然。 诸葛亮掌权后,没听刘备所谓遗言,重用赵云。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北伐时,赵云出箕谷,遇魏军,撤退丢辎重,被贬镇军将军。可诸葛亮还是器重他。赵云死于229年,追赠大将军,谥顺平侯。刘禅下诏赞他功绩。蜀汉后衰,刘禅宠黄皓,姜维避祸。263年,魏军邓艾偷渡阴平,马邈降,刘禅投降,蜀亡。刘禅迁洛阳,封安乐公,271年死。 赵云虽地位不高,但影响深远。民间传说多夸他勇猛,正史简略,却无败绩。赵云这辈子,像个隐形英雄,功劳实打实,却没风光。刘备的安排,可能是战略需要,蜀小国,内卫重于外战。赵云没怨言,尽忠职守。蜀汉灭亡,群臣随迁,部分仕晋。赵云后人,赵统赵广,战死凤鸣山。

0 阅读:66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