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一百多岁老人认为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就是当年毅然决然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空军参加抗战。他双手捧着的自己当年在中国参加抗战时拍下的照片。他始终将这张照片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并时常默默地注视良久。这也是他感到最为骄傲的一张照片。 朱安琪1923年4月7日出生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作为第二代华侨,他父亲朱忠存早年从广东台山同仁里赴美,当过华校校长,母亲余文智也来自书香家庭。两人1915年在广东结婚,1922年母亲到美团聚。朱安琪从小在旧金山华人社区长大,家里注重中英教育,每天放学后学三小时中文,周六加五小时,由中国老师教课。父亲对航空有兴趣,1932年加入旧金山中华航空学校第一期学飞行,那时朱安琪九岁,常去机场看飞机起落。 抗日战争1937年爆发,美国华侨响应孙中山航空救国号召,重办航空学校招生。父亲鼓励朱安琪报名,他14岁就上飞机,飞了15小时。1938年7月,他谎报年龄进第三期训练,同时读高中。1939年高中毕业,他决定回国参战,7月1日坐柯立芝总统号轮船,从旧金山经夏威夷到香港,再乘滇越铁路去昆明。父亲支持,母亲担心。他知道美国法禁止公民加入外军,会失国籍,但仍去。抵达昆明,与30多位华侨青年进空军军官学校第11期。训练严,日常体能和飞行课多。日机常空袭,学员躲掩体。外籍顾问陈纳德考核,淘汰部分到地勤,朱安琪过关,进高级飞行组。语言障碍用广东话同学帮译。1941年2月10日毕业,当空军少尉,分到战斗部队。 朱安琪把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空军参战看作一生最荣耀事。那张战时照片是他最宝贵东西,常双手捧起,放家中显眼处,长时注视。1941年毕业后,在成都见习半年,1942年秋去新疆伊宁接苏联I-16战斗机。首次任务在兰州第五大队二十九中队,对日军地面扫射。1943年调重庆白市驿第四大队二十三中队,接P-40战机,只飞三小时就上中原会战。从西安起飞攻洛阳日军坦克。 1944年夏,中原会战中,飞机被敌机击中引擎,他迫降田野,腿受伤。衡阳保卫战从湖北恩施起飞,支援地面部队。常德会战驾P-40掩护盟军。执行72次任务,多在西北中南,换P-51野马机后,1945年春去南京扫荡明故宫机场。湘西会战反复出击,攻敌补给线。一次燃料尽,迫降山坡。那照片是他站P-40旁,背景队友和跑道。晚年,他坐椅子上捧照片,注视那段空中战斗日子。 抗日胜利后,朱安琪继续空军服役。1945年7月27日在重庆娶蒋友娴,日本投降成礼物。1946年任北平二十二中队上尉作战参谋,12月驾机救被困队友陈燊龄。1947年运P-51尾轮到石家庄,P-40故障迫降,被俘两个月。因美籍,经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斡旋释。空军停飞他,申请退役,得免职留用证书,无退休金。 1948年靠家人资助回美。在旧金山创华侨空军校友会,领导40多年,年办笕桥聚会。1950年后做邮政工作到退休,仍联空军。1999年受克林顿邀去白宫,与华裔二战老兵获表彰。2015年93岁回台湾,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在空军司令部演讲,讲任务细节,激励年轻飞行员。 晚年住旧金山家,保持活跃。2025年1月8日病逝,享年102岁。空军司令部悼念,家人遵愿带骨灰回台湾,安葬碧潭空军公墓。同时捐文物,如免职留用证书和飞行日志,供研究。他是最后一位抗日空军飞行员。 朱安琪一生跨越两国,投身抗日,执行72次任务,多次险死还生。回美后办校友会,传承记忆。1999年获白宫表彰,2015年回台演讲。华侨对祖国贡献大。他视那张照片为骄傲,象征忠诚。
这位一百多岁老人认为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就是当年毅然决然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空军参
思绪永恒
2025-08-08 14:30: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