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立陶宛出现了?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中国68年的友谊喂了狗培尼亚这人,背景是经济专家,但政治上总爱搞点小动作。 巴拉圭总统培尼亚的声明如一枚炸弹,搅动南美外交格局。一个内陆小国,为何在经贸依赖中国之际,选择公开强化与台湾联系?68年友谊是否就此化为泡影,经济代价几何? 巴拉圭地处南美大陆中心,四面无海,经济结构以农业畜牧为主导。大豆和牛肉作为支柱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其中中国市场份额显著。 2024年双边贸易总额超过45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大贸易对象。农民依赖这些出口维持生计,一旦市场受阻,库存积压将直接冲击基层民生。 培尼亚早年从事金融工作,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曾在多边机构任职。但从政后,他多次通过突发举措制造话题,例如突然调整外交姿态,以求短期收益。 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大豆囤积量达500万吨,农民组织多次上书要求稳定销售渠道。企业主担忧贸易中断导致生产链断裂,工人岗位流失。 在财政压力下,培尼亚转向台湾援助,接受3000万美元资金换取公开支持,以缓和内部矛盾。这种举动虽能暂缓经济困境,却忽略了与中国市场的长期依赖。 7月14日,阿松森投资论坛上,培尼亚公开宣布一个月内接待赖清德,以纪念两国自1957年起的外交纽带已满68年。此举旨在深化合作,台湾援助资金将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培尼亚强调此决定体现国家自主,却未提及潜在风险。 巴拉圭大豆出口占总产78%,牛肉占63%,大量依赖中国买家。若关系恶化,这些商品滞销将引发农民破产潮。 培尼亚此步类似于立陶宛先前允许台湾设机构,导致对华出口下滑80%,企业关闭1300家,失业达6万。他挑选这个时机加强台湾互动,或许意在转移国内焦点,同时从援助中获利,但未考虑贸易缺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次日在记者会上重述一个中国原则,指出此举可能干扰双边经济往来。台湾资金部分到位,但附加采购条款,企业谈判过程反复审核,拖延执行。 事件引发国际连锁反应,美国介入,赖清德原计划过境纽约和达拉斯,但仅获准达拉斯,纽约被拒。委内瑞拉宣布中断与巴拉圭外交,指其忽略国际规范。巴西和阿根廷保持沉默,继续与中国推进合作,南美联盟会议上巴拉圭席位孤立。 8月1日,中国外交部耿爽在北京呼吁巴拉圭顾及长期利益,避免成例外。巴拉圭国会代理议长梅萨发言,指出台湾属中国省份,不宜过多投入。 财政部长费尔南德斯同意吸引中国资金进入绿色氢能领域,推动能源转型。农民团体呼吁维护输出路径,大豆牛肉对中国依赖明显。企业探索新市场,官员规划转向南美邻国。 8月13日,政府探讨与中国零部件组装机会,协商税费优惠。尽管保持立场,经济起伏显现,对华出口检查加严,企业核查存货防备损害。失业数字攀升,厂房缩短运作。秘鲁港口工程显示与中国协作益处,巴拉圭官员审视相似路径。 赖清德访问最终落空,总统府7月底称无出国安排,受特朗普影响,美国限制途经,赖清德搁置。巴拉圭遣返中国外交官徐伟,他推动联系被指干涉,签证撤销,需24小时出境,列入限制名单。 这加重张力,但经济成本放大,中国压力延续。培尼亚留任,但支持度下滑,党内竞争浮现。国家推进贸易多样,签署协议,兴建设施减轻负担。 2025年8月,对华大豆输出微减,囤货负担移至农民,集会增多。整个进程使巴拉圭国际处境更孤,经济展望不稳。培尼亚决定背后政治算计明显,一方面转移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从台湾捞取好处。但中国市场规模庞大,这点援助难以弥补。事件后,中国外交持续敦促,发言人重申一中是大势。 巴拉圭国内识者增多,财政部对话中国投资者,绿色氢能成焦点。农民请愿强调500万吨大豆销路。整个事件像立陶宛续篇,政治私利拖累经济泥潭,68年友谊成笑柄。
中国拿捷克总统开了第一刀彻底把他"拉黑",其它那些跳梁小丑马上都安静了!大快人心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