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偏见和敖漫在中国北京付出了代价! 最近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大使馆重建改造装修的方案,其理由是自己上世纪 50 年代在北京朝阳区建的使馆嫌旧了,想拆了扩建增高,还搞玻璃幕墙、空中花园那套洋气设计,方案一交就急着催审批,结果中方一句 "有待改进" 怼了回去! 这事儿细琢磨就有意思了 — 英国在自己国家,对古建筑的保护可是出了名的 “较真”,怎么到了中国,就换了副嘴脸? 早在 1877 年,英国就成立了古建筑保护协会。这个协会有多 “护短”?连街头用了上百年的红色电话亭、路边立了几十年的电线杆,都被划入保护范围,谁要是敢随便动一下,都得被揪着追责。 就说伦敦塔吧,那可是英国的 “国宝级” 古迹。在伦敦塔周边搞建设,规矩严到能让人抓狂。建筑高度超过规定标准?不行,得一层一层往上报批,少一个部门签字都没戏。 连 “视觉走廊” 都得精挑细选保护着 —简单说,就是不能让任何新建建筑挡住人们看伦敦塔的视线,连高度差几厘米都得反复测算。 英国在本土把 “历史风貌” 捧得比啥都高,怎么到了中国北京,就对自己 50 年代建的使馆建筑这么 “嫌弃”?觉得旧了就想拆,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连跟中国商量的耐心都没有,还急着催审批,这不是明摆着的傲慢吗? 而且北京从来不是没给过外国使馆改造的机会。之前美国、法国驻京使馆也觉得建筑需要翻新,他们怎么做的?先主动找中国规划部门沟通,仔细了解北京的城市规划要求,琢磨怎么在翻新的同时,不破坏周边的历史风貌。 有的使馆保留了老建筑的主体结构,只做内部升级;有的就算要增高,也严格控制高度,跟周边建筑保持协调。 再看看英国,既不提前沟通,也不管北京的城市肌理,一门心思按自己的 “洋气” 标准来,还觉得中国就得赶紧批。这哪是求审批?分明是摆架子,把自己的傲慢当理所当然。 其实这不是英国第一次在对华事务上耍这种 “双重标准” 了。之前在香港问题上,英国动不动就跳出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仿佛自己是 “裁判”。可转头看看英国自己,苏格兰地区的民生问题、独立诉求闹了多少年,英国政府却避而不谈,连正面回应都少见。 在经贸合作上也一样。英国一边盼着能多赚中国市场的钱,想把自家的商品、服务卖到中国来;一边又在技术领域对中国设限,生怕中国拿到先进技术。既想占便宜,又不想平等合作,骨子里还是没把中国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这次使馆改造的事儿,不过是英国这种傲慢心态的又一次暴露。他们大概还抱着过去的 “殖民旧梦”,觉得中国还得像以前那样听他们的。 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了。在涉及国家主权、城市规划的问题上,中国有自己的规矩,有自己的底线,绝不会因为谁的 “傲慢” 就妥协。 中国政府说的 “有待改进”,看着简单,其实藏着明确的态度:外交讲究的是互相尊重,不是单方面的 “命令”;建筑改造得符合驻在国的规则,不是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英国要是真想让方案通过,首先得把骨子里的傲慢收一收,好好看看北京的城市规划条例,好好跟中国沟通,而不是拿着自己的标准当 “圣旨”。 这次英国在北京栽的跟头,可不只是一份方案被搁置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们让更多人看清了,这种带着偏见和傲慢的外交态度,在现在的中国根本行不通。 未来要是英国还想在中英关系里找合作机会,还想让驻京使馆顺利改造,就得先学会放下身段,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中国,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中国的规则。 毕竟,在如今的国际舞台上,没人会买 “傲慢” 的账,只有平等和尊重,才能走得更远。
英国的偏见和敖漫在中国北京付出了代价! 最近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
古今知夏
2025-08-26 09:18:00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