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方警告后,英国防长改口:我没说过会在台海参战 当地时间29日,正在日本访问

非常盘点中 2025-08-31 06:47:53

被中方警告后,英国防长改口:我没说过会在台海参战 当地时间29日,正在日本访问的英国国防大臣希利接受了《日经亚洲》专访,并否认了曾说过“若台海生战,英国已经准备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他表示,虽然7月底时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了此事,但记者将他的意思“完全写反了”。 事情得从 7 月底说起。当时希利站在停靠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口的 “威尔士亲王” 号航母上,对着《每日电讯报》信誓旦旦地表示,若台海冲突升级,英国准备好在该地区作战,还强调 “如果我们不得不战斗。 正如过去那样,澳大利亚与英国将并肩作战”。这番话被视为英国就台湾问题发出的最强烈公开声明之一,要知道英国政府此前一直不愿评论是否愿意介入台海冲突。 可就在希利发表这番 “豪言壮语” 一个月后,他的态度却来了个大反转。更有意思的是,就在他否认参战言论的前一天,他还和日本防务大臣中谷元在东京举行会谈。 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表达了对东海和南海局势的 “严重关切”,并 “一致同意强烈反对任何单方面以武力或胁迫手段改变现状的企图”。这一前一后的操作,着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希利的改口,恐怕和中方的严正警告脱不了干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在 8 月 28 日明确表示,英日联合声明有关涉华内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敦促英日 “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在亚太地区挑事生非、制造紧张”。这话说得很重,但也道出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事实上,英国在台海问题上的高调表态,更像是一场政治作秀。正如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所说,英国此举某种程度上是在向美国表忠心。 自从脱欧后,英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对美国的依赖性更强,总想通过这种方式在新的国际格局中站稳脚跟。可问题是,英国的军事实力早已不复往昔,想要在亚太地区刷存在感,恐怕有点力不从心。 就拿希利发表参战言论的 “威尔士亲王” 号航母来说,虽然它参与了由美澳主导的 “护身军刀” 演习,也是近 30 年来英国航母打击群首次停靠澳大利亚,但这并不能掩盖英国军力衰退的事实。 要知道,英国在亚太地区既没有直接的切身利益,也难以承受地区冲突带来的巨大损失。所谓的 “参战” 表态,更像是一种虚张声势。 更重要的是,英国在经济上和中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根本经不起 “硬碰硬” 的代价。数据显示,2024 年中英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超过 1300 亿美元,每天有 3.6 亿美元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在中英之间发生。 截至 2025 年 7 月,英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超过 350 亿美元,在华设立的企业超过 1.3 万家。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英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切身利益。 最近,不少英国企业还在加码对华投资。从折叠自行车企业 Brompton 到消费品集团利洁时,都在不断宣布对中国市场的新投资。 就连英国老牌百货公司福南梅森也在小红书上开了新店,准备在电商领域大展拳脚。这些企业可不想因为政客的一句 “豪言壮语”,就丢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英国的盟友们在台海问题上的态度也让它骑虎难下。虽然希利说要和澳大利亚 “并肩作战”,但澳大利亚其实对介入台海表现出明显的勉强与犹豫。 事实上,美国曾试图让日本和澳大利亚明确表态在台海冲突中的角色,结果都遭到了婉拒。这就有意思了,英国想跟着美国在亚太搞事情,可连美国的核心盟友都不愿意蹚这浑水,英国又何必冲在前面? 说到底,英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态度转变,反映出它在中美之间的尴尬处境。一方面想跟着美国遏制中国,捞取政治资本;另一方面又舍不得放弃中国市场带来的经济利益。这种左右摇摆的心态,让英国的外交政策显得格外矛盾。 希利的改口,或许是意识到了这种矛盾。毕竟外交不是演戏,光靠嘴炮解决不了问题。英国如果真的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与其在台海问题上刷存在感,不如踏踏实实处理好自己的内政和经济。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一向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 英国防长的这番 “改口”,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传递出一个信号: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轻举妄动。 毕竟,真要惹怒了中国,损失的可不止是那每天 3.6 亿美元的贸易额,还有英国在华企业的长远发展。 所以说,希利的改口与其说是记者 “写反了”,不如说是英国在现实面前认了怂。在国家利益面前,所谓的 “盟友义务” 和 “政治表态”,终究还是要让位于经济现实。 这或许就是国际政治的真相: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0 阅读:127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