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最怕的就是:明明有儿有女,却像没人一样,节假日都见不到面,电话不主动打,连门都不登。 你以为他们忙,其实他们也没你想得那么忙;你以为是时代变了,其实很多问题,根子在家庭自己身上。 儿媳、女婿总不愿上门,不是没有原因。人情世故,走到最后,很多事都明明白白。 家庭的冷清,子女的疏远,多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尤其下面这三种隐患,如果长期存在,那早晚就会让人寒了心。
01 老人从不懂“界限”,太多插手小家庭。 很多老人都有一个通病:喜欢替儿女做主,喜欢管得太多。管钱、管事、甚至管教孙子孙女。 他们以为自己是“为了你好”,但现实是,把人家小家庭搅得一团糟。 尤其是有些婆婆,总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儿媳说什么她都要纠正;有些丈母娘,对女婿不是挑吃的就是挑穿的,仿佛总有话说。 时间久了,小两口自然就不爱回来了。 我楼下的邻居,家里条件不差,但儿媳三年没上门过年了。 她整天抱怨:“儿媳太冷漠!”但她从不反思,自己从装修到教育孩子,样样都想插手。 这就像客人来你家吃饭,你却不停地数落他,还想他下次再来?想都别想。 人到晚年,一定要明白:你帮得了孩子一时,帮不了一世,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比什么都重要。
02 从不掏心掏肺,只记得索取和抱怨。 有些老人,从年轻时就不会经营家庭关系。 一开口就讲奉献,说自己多辛苦,却从来没想过子女也在累,也有自己的压力。 他们习惯于索取式的亲情,要礼物、要照顾、要孝顺,但从来不给温柔、不讲情分。 更有些人,张嘴就是比较:“谁谁谁家的女婿多能干,谁谁谁家的媳妇多孝顺。” 这样的人,简直像是用显微镜挑毛病。 久而久之,女婿也好,儿媳也罢,心早就凉了。他们不是不来,而是不愿来。 我认识一个姐姐,老家每次回去,她母亲都拿她的丈夫跟别人比,指责人家挣得少,对她不够好。 后来这对夫妻干脆过年出国旅游,老人一个人守着电视,说冷清也好,说孩子无情也好,反正自己种的因,结果只能自己咽。 晚年真正高情商的父母,懂得给子女温柔、理解和体谅,而不是无休止的要求和指责。
03 没有把“家”当成归属感,而是当作审判场。 家庭,应该是一个人最放松、最温暖的地方。 但很多老人,却把家搞成了“谁对谁错”的法庭,“你做得不对”“你说得不好”“你没做到位”…… 尤其是儿媳、女婿这种“半个外人”,一旦总在你家感受到压力,下一次他们就会绕道走。 有位熟人阿姨,一直抱怨女婿不来家里。 可她自己,动不动就当着外人数落女婿的“无能”;饭桌上还要插手人家的婚姻、育儿问题。 家不是展示权威的地方,也不是逼别人顺从的场所。 家是一个让人喘气、让人安心的地方。你若给不了温柔,就别怪别人不愿靠近。
04 老一辈的人总觉得:“我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你们总得感恩吧?”但现实不是这么算账的。 感情,不是靠你付出多少,而是看你给对方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你带去的是温暖、体贴、包容,人家就愿意靠近你;你带去的是压力、控制和冷漠,人家就会躲得远远的。 所以啊,到了晚年,不是指望孩子上门多频繁,而是先看看自己这个“家”,有没有真正值得他们回来。
似是故人来
说媳妇不回来,说别人冷漠时想下自己做了什么?天天吹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感动自己没有用的,人家是有眼睛有耳朵有心的,人家宁愿自己多辛苦都不愿意你来是为什么?屁事帮不到,占了人家的功劳还带来无尽的烦恼,谁亲近谁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