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普会刚结束,8国发表联合声明,不许普京做2件事,中方预判成真 阿拉斯加的握手余温未散,欧洲八国的联合声明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美俄试图营造的“友好气氛”上。 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历时近三小时的会谈刚落下帷幕,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八个国家便迅速抛出一份措辞强硬的联合声明。 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会谈刚刚画上句号,一场外交“围堵”便紧随其后展开。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八个国家迅速发布联合声明,以罕见的一致性对俄罗斯提出两项明确限制:不得干预乌克兰与其他国家的防务合作,不可阻挠乌克兰寻求加入欧盟及北约的进程。 这一动作被广泛解读为西方阵营在美俄高层接触后的紧急“止损操作”,防止大国间可能出现的“越顶外交”。 几乎在同一时间,中方数月前对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复杂化”的战略预判,再次被现实印证。 不同于寻常外交辞令的委婉,这份声明措辞直白、立场鲜明,犹如一道突然划下的战略边界。 八国联盟——几乎涵盖全球最主要的西方势力——以一种近乎“最后通牒”的语气,向莫斯科传递出不容模糊的集体意志。 而颇具戏剧性的是,会谈本身并未如外界预期般持续漫长,原计划数小时的对话大幅缩水,最终仅持续不足三小时。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场面,恰恰折射出当前俄与西方关系的深层困境:既不得不谈,又难以真正相向而行。 表面上看,会谈气氛热络。普京甚至邀请了特朗普访问莫斯科,但会后盘点,除了恢复俄美航班这类边角料,核心的俄乌停火问题没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 普京此次访美,没带前线军事高官,而是带了五位高级文官,外长拉夫罗夫、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防长别洛乌索夫等组成了这支文官团队。 与此同时,中俄联合军舰编队出现在北太平洋海域,靠近美国本土的地方航行,这支编队包括中国的052D型驱逐舰、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等。 分析认为,这种“文官与军舰配合”的战略,既避免了可能的“鸿门宴”风险,又为普京在谈判桌上争取利益提供了支撑。 而且会谈并未如俄方预期般持续六七个小时,短短不到三小时的实质交流,暴露出双方在核心议题上的立场依然南辕北辙,难以调和。 引人注目的是,普京此行身边围绕的不是戎装将领,而是一支精干文官团队——拉夫罗夫、乌沙科夫、别洛乌索夫等高级别文职要员悉数在列。 这一人员配置微妙地向外界传递出克里姆林宫当前的战略侧重:比起军事博弈,更聚焦于外交与战略层面的周旋。 几乎与阿拉斯加会谈同步,一支中俄联合舰艇编队出现在北太平洋国际水域。 国际秩序正在我们眼前重塑,一边是欧洲八国用一份联合声明试图守住西方阵营的底线,另一边是普京在回国后立即下令加大军事打击力度。 中方早就指出,解铃还须系铃人,俄乌冲突的解决必须依靠双方直接对话,任何试图通过外部势力调停的方案都可能适得其反。 当阿拉斯加的会谈未能带来突破,当联合声明遭遇战场硝烟,世界再次意识到:和平之路,从来不会铺设在一纸文书之上。
美俄会晤接连爆出猛料,普京指着拉夫罗夫说了一句话,现场鸦雀无声!美俄在阿拉斯加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