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因为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两个日本军官有恃无恐,竟然还敢出口辱骂我军士

小怪兽说热点 2025-08-18 15:25:01

1938年,因为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两个日本军官有恃无恐,竟然还敢出口辱骂我军士兵,一名战士直接将一名俘虏刺伤。排长肖万世揽下全部责任,结果被撤职。他气不过,于是对着一名战士说道:“今天晚上打鬼子!” 2009年的火化炉前,肖万世的家人望着那几块从骨灰里筛出的黑色弹片,指尖忍不住发颤。弹片边缘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却仍带着七十年前的硝烟味。 这是104岁老英雄留给世界最后的“勋章”,比他胸前那二十多枚军功章更触目惊心。 没人能想到,这个退休后总帮邻居修水管、笑眯眯听孩子讲学校趣事的老头,胸腔里竟藏着这么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痕迹。 1938年,肖万世刚把最后一块干粮塞进俘虏手里,转身就听见身后传来争执声。两个被俘虏的日本军官正用生硬的中文骂骂咧咧,唾沫星子溅到年轻战士脸上:“懦夫!只会用这种方式赢!” 话音未落,“噗嗤”一声,刺刀已经捅进了其中一人的大腿。肖万世猛地回头,只见那名战士攥着刀柄浑身发抖,眼里全是火。 “是我让他刺的。”肖万世拨开围上来的战友,声音比头顶的日头还硬。他当然没下过命令,但看着战士被骂得涨红的脸,看着俘虏嘴角那抹轻蔑的笑,他知道这口气咽不下。 部队有优待俘虏的规矩,可规矩护不住军人的尊严。当天下午,撤职通知下来时,他正蹲在战壕里擦枪,闻言只是把枪栓拉得“哗啦”响:“撤职就撤职,晚上有硬仗。” 夜幕像块浸了墨的布,沉沉压下来。肖万世带着五名战士,猫着腰摸向日军新设的据点。他白天观察了一下午,那伙鬼子刚换防,警戒松懈得很,此刻多半在帐篷里打鼾。 刺刀出鞘时没发出一点声,他第一个冲进去,左手捂住哨兵的嘴,右手的刀干脆利落地抹过喉咙。剩下的战士跟得紧,三两分钟就解决了帐篷里的七个鬼子,连枪栓都没碰响一下。 回到营地时,天刚蒙蒙亮。肖万世把缴获的十几支三八大盖往地上一扔,金属碰撞声惊醒了刚起床的战友。“啥也别说,”他扯掉沾着血的绑腿,“昨晚的账,清了。” 上级来调查时,看着那些还带着体温的枪支,只拍了拍他的肩膀:“官复原职,下次动静小点。” 这不是肖万世第一次“犯规矩”。有年冬天,他路过一个村子,见百姓饿得啃树皮,转身就带兵堵了地主家的门。 地主哆嗦着说“要上报县里”,他把枪往桌上一拍:“今天这粮仓,开也得开,不开我就用炮轰!出了事我担着。” 最后粮食分下去时,他蹲在墙角,看着百姓捧着窝头流泪,自己啃着冻硬的红薯笑。 还有次,炊事班抓到个偷粮食的职工,搜出他怀里揣着给生病孩子的窝头,肖万世叹口气,偷偷把人放了,自己在军法处领了二十军棍。 他的军功章能铺满一张桌子:十次一等功,十二次二等功。 最显眼的那枚,是1943年奇袭日军弹药库得的,那天他带着两个人摸进铁丝网,徒手干掉三个哨兵,用鬼子的手榴弹炸了整整三座弹药堆。 回来时后背被弹片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血把军装浸成了黑红色。可这些勋章,后来都被他锁在樟木箱底,退休后单位要给他写回忆录,他摆摆手:“有啥好写的?活着的人,不该总提死人的事。” 官越当越小,从排长到连长,最后在后勤部门退休,他从没跟组织提过要求。邻居家的灯泡坏了,他踩着板凳去换;同事的孩子上学要过马路,他每天早晚去接送。 有人问他“当年那么能打,现在干这些不觉得屈吗?”他总是笑:“打鬼子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现在没人挨饿、孩子能好好上学?这比拿枪痛快多了。” 火化炉的余温渐渐散去,那几块弹片被家人收进小盒子里。它们沉默地躺在那里,像在复述1938年那个夜晚肖万世的怒吼:“今晚打鬼子!”那不是一时的冲动,是一个军人对尊严的捍卫。 优待俘虏是仁慈,但仁慈绝不是软弱;对敌人的纵容,就是对同胞的残忍。 老英雄走了,可那些弹片记得,他胸口的勋章记得,被他救过的百姓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人,用刺刀捍卫过民族的尊严,用柔情温暖过苦难的岁月。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肖万世》 四川新闻网|《104岁老人去世揭开超级英雄身世》 解放军报|《老兵传奇:杀鬼子体内留弹片 立十次一等功》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