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不愿跟随钟会造反,为何姜维的数万部下,也不愿意? 263年末,成都。 寒风卷过城头新插的魏旗,空气里凝着化不开的诡异。蜀汉刚亡,灭国功臣钟会的心却被姜维煽得滚烫。他攥着吞并来的、收编的近二十万大军——嚯,这兵力,放眼天下都是骇人的巨兽!他盘算着,只需登高一呼,假托一份郭太后的遗诏,就能驱使这支虎狼之师调转矛头,去掀翻老上司司马昭的龙椅。美梦,似乎触手可及。 钟会这算盘打得噼啪响,兵力账本也看得清清楚楚,可唯独算漏了一样顶顶重要的东西——人心。他觉得手里攥着几十万大军的名册,就等于攥住了几十万条听话的胳膊腿儿。天真!这想法简直像小孩子捏泥巴,以为捏出个城堡就能当真了。 先说说他带来的老部下,那些正儿八经的魏军。这帮人跟着邓艾、钟会翻山越岭钻进蜀地,刀口舔血大半年,图啥?不就图个灭蜀大功,加官进爵,衣锦还乡,老婆孩子热炕头嘛!仗打完了,成都也拿下了,蜀国皇帝都投降了,眼瞅着胜利果实就在嘴边。 好家伙,这时候钟将军一拍脑袋说要造反,掉头去打自己人?打谁?打洛阳的司马昭?那可是他们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是整个魏国实际的掌舵人!这算哪门子买卖?风险高到没边,收益呢?就算成了,钟会当皇帝,他们这些大头兵能捞着啥?保不齐就是个从龙之功的虚名,还得继续提着脑袋拼命。不成?那就是诛九族的罪过!这笔账,普通士兵心里门儿清。跟着你钟会造反?疯了差不多!他们只想安安稳稳拿着赏钱回家,谁跟你玩这掉脑袋的豪赌? 更讽刺的是姜维的数万旧部。姜维把钟会忽悠得团团转,指望着借钟会的手复国。他以为自己是下棋的高手,钟会是棋子,蜀军更是他手里的兵。结果呢?现实啪啪打脸。蜀军将士刚刚经历了什么?国破家亡!皇帝刘禅都举了白旗,开城投降。这对他们来说是天崩地裂的打击,士气早就跌到了谷底。 这时候,你让他们跟着一个刚刚灭了自己国家、逼降自己皇帝的魏国大将,去打另一个魏国的权臣?为了啥?就为了姜维将军那看起来虚无缥缈的复国梦?扯淡!士兵们不是木头疙瘩。他们对姜维或许有忠诚,但这份忠诚在亡国的剧痛和现实的绝望面前,还能剩下多少?尤其是指挥官都投降了,皇帝都投降了的大环境下。更要命的是,他们心里恨谁? 灭蜀的魏军啊!钟会自己就是魏军统帅的头子!现在要他们和昨天还在拼死搏杀的敌人并肩作战,去造自己国家的反?这心理障碍堪比登天。信任?不存在的。士兵们只觉得迷茫、恐惧和深深的抵触。姜维指望他们当复国的急先锋?恐怕连他自己都指挥不动这群心灰意冷、不知所措的败军了。 所以你看,钟会那“近二十万大军”就是个虚张声势的纸龙。纸面上兵力雄厚,实际上呢?魏军不想打,蜀军不愿打,也打不动。两股力量非但没有拧成一股绳,反而像油和水一样,互相排斥,充满猜忌。钟会空有统帅之名,却根本调动不了这支庞杂队伍的心气儿。他那套假托太后遗诏的把戏,骗骗自己还行,底下当兵的谁信? 司马昭在洛阳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威望岂是一个“空诏”能撼动的?钟会像个赌红了眼的赌徒,只盯着自己臆想中的“王炸”,完全无视了牌桌上其他玩家的意愿和牌桌外真正的大庄家的实力。他以为自己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实际上,他站在一座人心离散、根基虚浮的沙丘上,一有风吹草动,瞬间就会垮塌。姜维的计策再精妙,也架不住执行者根本不买账。这盘看似宏大的棋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钟会和姜维只能是孤家寡人,唱一出凄凉的双簧。他们不是败给了司马昭的援军,而是败给了自己阵营里那几十万颗“不愿”、“不能”和“不敢”的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魏军不愿跟随钟会造反,为何姜维的数万部下,也不愿意? 263年末,成都。寒风卷
断代史鉴
2025-08-18 12:32:27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