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小米为什么可以短时间内造车成功,而恒大却失败了?因为有些人的一千亿是真实

芸霄记史 2025-08-16 18:20:18

[月亮]小米为什么可以短时间内造车成功,而恒大却失败了?因为有些人的一千亿是真实挣了一千亿,有些人的一万亿是从银行贷了一万亿。   恒大是在2016年高调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并且打出了快速铺开的气势。最亮眼的一次是在2020年,一口气亮相了六款恒驰车型,让外界误以为它真要撼动行业。   但几年后拿到的成绩单却很冷清,到2023年累计交付937辆。这意味着车是做出来了,但消费者并不买账,市场反应很差。     恒大的问题核心在于造车模式,它并没有从头到尾自己生产,而是依靠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再组装。然而和小米不同,恒大选择了直接砸钱让供应商只为自己研发独占零件,这样成本几乎全压在自己身上。   一旦资金链吃紧,这种模式就会马上断裂。而且高昂成本导致整车售价没优势,品质和品牌也无法打动消费者。     小米在这点上走了完全不同的路,零部件厂商主动想加入它的供应链,因为跟小米合作不仅有订单,还是品牌加持。   小米处于主导地位,与供应商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这种伙伴关系让小米SU7从研发到量产都非常顺利,上市后迅速放量,反过来又给供应链信心和收益,形成正循环。     除了模式差异,还有品牌的累积。恒大是地产起家,和汽车之间毫无技术或用户信任的延续基础,消费者天然有疑虑。   小米则有多年积累的用户群和“高性价比”“值得信赖”的品牌印象,宣布造车时已经有基础的信任支撑。   这种信任是恒大缺少的。加上小米的人、车、家一体化生态,汽车从一开始就被纳入智能生活场景中,这也是其他纯新造车公司难以短期实现的。     再看时间,小米的三年并不是从零起步,而是前十多年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储备和品牌积累的集中释放。   恒大则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领导人的态度也不同,雷军把个人声誉押上去,全程深度参与,让用户有更多信心。     小米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会整合资源,更重要的是它有长期积累的用户信赖和完整的产品生态,这些都是钱短时间砸不出来的。   恒大的失败,并非单纯资金不足,而是缺乏能贯穿整个造车过程的核心竞争力。造车不是短跑,而是长跑,拼的不是谁一开始跑得快,也不是谁花钱最多,而是谁有耐心、有体系、有用户基础去跑完全程。   你觉得在今天的市场环境里,一个新品牌想切入造车赛道,最需要的到底是资本、技术还是用户信任呢?欢迎说说你的观点。

0 阅读:139

评论列表

水清木白

水清木白

1
2025-08-16 19:13

恒大造车是为了骗地,而不是真的想造车,这么简单的道理现在还不明白?车展上都是壳子车,早就暴露了。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