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军空袭时,18岁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飞行员探头出来,当敌机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8-11 13:20:38

1943年,日军空袭时,18岁战士宋岭春仰面躲在草丛里,看飞行员探头出来,当敌机距离不到100米时,忍不住扣动了扳机,结果,他就这样一枪创下了我军前所也未有的战绩。     1943年山东栖霞县的山坡上,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了日军空袭的轰鸣。18岁的宋岭春握着三八大盖的手还在微微发颤,眼前那架几乎擦着草尖掠过的敌机,正拖着黑烟一头扎向山头。 谁也没料到,这违反军令的一枪,竟创下了八路军战史上用步枪击落敌机的奇迹。   彼时全连刚在小山村铺开午饭,尖利的防空哨声就像刀子般劈开了平静。战士们连碗筷都顾不上收,猫着腰冲进村后沟壑,野草没过头顶时,四五架敌机已像乌鸦般盘旋而至。 炸弹的冲击波掀得泥土飞溅,宋岭春死死按着枪托,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这把三八大盖是连里奖给他的,表彰他在几次伏击战里百发百中的枪法,此刻枪身冰凉,却烫得他手心冒汗。   当那架敌机第三次低飞掠过,几乎能看清驾驶舱里飞行员嚣张的脸时,宋岭春胸腔里的怒火突然冲破了理智。猎人的本能在这一刻压倒了军令。 他曾在深山里无数次瞄准俯冲的山鹰,此刻那个探头狞笑的日军飞行员,在他眼里与害命的野兽没什么两样。枪口随着敌机的轨迹轻轻移动,距离缩到不足百米时,他屏住呼吸扣动了扳机。   “砰!”枪声在爆炸声中显得格外突兀。连长猛地回头,额头上青筋暴起——战前反复强调严禁对空射击,这一枪极可能暴露藏着胶东军区司令部的山头。 可没等他吼出斥责,就见那架敌机像被抽走了骨头,机身猛地一沉,翅膀歪斜着扫过树梢,随即爆出一团火球。 其他敌机吓得立刻拔高,胡乱投了几颗炸弹便仓皇逃窜,山坡上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你个浑小子!”连长几步冲到宋岭春面前,扬起的手却在半空停住,最后重重拍在他肩上,“打得好!打得好啊!”战友们涌过来,把宋岭春抛向空中,草屑粘在他脸上,他却笑得合不拢嘴。 后来才知道,那颗子弹精准击中了飞行员,或是打断了关键操纵杆,让这架不可一世的敌机瞬间失控。   这手绝活,早在宋岭春的少年时代就已练就。山东深山里长大的他,十岁起就跟着老猎人父亲钻林子,野兔、山鸡甚至凶猛的野猪,都逃不过他的枪口。 父亲教他“看风辨向、听声定位”,说“枪响前,心要比山涧的石头还沉”。这些在战火中派上了大用场,17岁参军后,他在伏击战里常常能在百米外击中日军的望远镜,战友们都叫他“神枪手”。   部队送他去抗大深造时,他把父亲留下的磨刀石裹在背包里,每天练枪回来,就仔细打磨刺刀和枪管。 教员说他“枪人合一”,给的子弹配额比别人多三倍,他却舍不得浪费,常常对着树干练瞄准,直到手臂酸得抬不起来。 那把三八大盖被他擦得能照见人影,枪托上磨出的纹路里,嵌着他对日寇的恨。   栖霞山的这一枪,不仅打落了敌机,更打掉了日军低空肆虐的嚣张气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敌机再也不敢贴着山头盘旋,根据地军民的腰杆挺得更直了。 宋岭春的故事像长了翅膀,飞到各个部队,战士们都学着他的样子练瞄准,说“小宋能用步枪打飞机,咱就能用手榴弹炸坦克”。   后来的抗战和解放战争里,宋岭春带着他的枪南征北战,枪膛里射出的子弹,精准地终结了无数敌人的性命。 那把三八大盖的枪管渐渐磨亮,他也从青涩的少年长成了坚毅的战士。多年后有人问起当年那枪的诀窍,老英雄只是摸着枪托笑:“没啥,就是瞅准了,心不慌。”   如今硝烟早已散尽,但那声穿越时空的枪响,依旧在提醒着我们: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总有像宋岭春这样的普通人,凭着一腔热血和过硬本领,创造出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他们的勇气与智慧,就像深山里的火种,在最黑暗的时刻,总能点燃照亮前路的光。 主要信源:(半岛网——发现青岛:18岁 他用步枪打下日本飞机)

0 阅读:0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