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搞不清自己的定位,还喊着要台湾备战。现在台湾“台独”闹得这么凶,其实都是马

古木过去 2025-08-10 02:15:20

马英九搞不清自己的定位,还喊着要台湾备战。现在台湾“台独”闹得这么凶,其实都是马英九当初放纵出来的。说起来,他对“台独”分子的助力比陈水扁还大,台湾越来越“去中国化”也全是他的“功劳”。所以未来写历史的时候,绝对得把他的这些失误记下来,至于功劳,基本没啥可提的。 今天的台湾无论是在生活里还是教育中,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去中国化”的影响。 马英九当年没有及时作出反应,校里的历史教材被一点点改动,年轻人的国家认同被慢慢带偏。种种变化看着不大,但日积月累,整个社会的氛围就变了。 马英九在台上时,说话总是很委婉,什么都想两头都顾着。他推出了“三不政策”,说是不统一、不独立、不动武。 乍一看好像很平和,但两岸问题本来就不靠口号能解决,没有铁腕手段,只剩下台独一步步推进。 更糟糕的是,台独的动作没有受到真正的限制。很多人以为陈水扁年代的挑衅最可怕,其实是不动声色的潜移默化更让人担忧。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却让分裂的火种越烧越旺。 马英九还曾大声喊着要台湾备战,听上去好像是立场强硬。可大家细看就发现,不但没有实质的提升军队能力或者强化士气,反而有种虚张声势的味道。 到底要防谁?这个问题始终没个答案,这种含糊不清反倒加重了民众的焦虑。 这样下去,台独势力利用空间越走越远。教育和文化领域变得更倾向本地,淡化与大陆的联系。 年轻人受到影响,认知已经和前几代差距很大。岛内越来越多家庭、朋友因为这事变得难以沟通,分歧越来越深。 有人说马英九在两岸经济和交流上的成效不错,比如开通直航。可这种便利带来的只是短暂的利好。 和身份认同、历史认知的巨变比起来,这些成就根本算不了什么。台独势力趁机成长,缓缓扎根,社会下一步该往哪去,成了难题。 其实马英九想要通过妥协换来稳定,结果反倒把主动权拱手让出。他面对压力选择绕道而行,没有下决心遏制台独,台独分子反而有恃无恐。那些温和的想法,最后成了软弱的表现。 现在台湾社会里分歧严重,各方情绪激烈,根源都能追溯到那段“模糊政策”的时间。年轻人被改写的教材影响,对自家身份模糊不清,那些基础性的融合被一点点消耗。 假如那时有人敢于坚持明确立场,形势或许不会像现在这么僵局难解。现实却是,马英九的妥协和退让带来的不仅是暂时的安稳,更是让台湾远离自己的根与归属,台独问题也在悄无声息中爆发。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