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时,很多美军士兵在战场上没有老婆陪着,于是就找了越南当地的女子陪伴。结果

古木过去 2025-08-10 02:15:21

越南战争时,很多美军士兵在战场上没有老婆陪着,于是就找了越南当地的女子陪伴。结果20年后,美军回美国了,谁知他们压根儿没想把这些越南女子和他们生的混血孩子带回美国,那这些混血孩子后来如何了? 1970年,美军在越南南部各地设立基地。战争把许多越南女人推向美军士兵身边,有的是为了家人的温饱,有的是因为现实太窘迫,这种关系多半不稳固,绝大多数都是无奈之下的结果。 越南女子把希望寄托在那些异乡人身上,想着能够有一条出路。但战争一结束,美军撤回了美国,这些女人和孩子被丢下,根本没几个人得到承诺中的未来。。 这些混血孩子没有选择自己的命运,却要从一开始就和周围格格不入。他们的外貌和本地孩子不一样,皮肤白一些,眼睛长得不同,走在路上经常被投来目光。 越南社会对他们的存在很难接纳,邻居们有意回避,背后常常说长道短。母亲为糊口去找工作,几乎处处碰壁。 孩子们想上学,总有人找理由说他们不合适。美军士兵走后,留下的钱和东西很快用完,生活只会越来越艰难。 一些母亲坚持了下来,哪怕是扫地、捡垃圾也要把孩子拉扯大。也有人彻底撑不下去,把孩子送进孤儿院,希望有更好的人生。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这些孩子从小心里都明白,他们是个“局外人”。青少年时期,不少人常常想象父亲会不会有天回来,幻想着去美国,觉得那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地方。 终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出台移民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混血儿去美国生活。消息传到越南,很多家庭都燃起了希望。 可是证明身份成了最大的障碍,大部分人手里只有褪色的照片或者几句母亲回忆里的描述,为了凑齐材料,不少家庭被骗光了积蓄。 即便到了美国,新生活也不是幻想中那样。美国社会对这些来自越南的孩子并没有更多包容。在寄养家庭,他们说的话带着口音,老是被当作外人。 学校里同龄人看他们的眼神也很陌生,找工作的机会并不多,有时候明明能力没问题,但出身却成了进门的障碍。 许多人发现不管在越南还是美国,他们都很难被真正接纳,总有种在夹缝中生存的感觉。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在美国越南社区里找到支持,大家都在努力适应新环境,过去的经历成了共同语言。 这些小圈子有的人通过打拼在社会站稳了脚,也有人成立协会支持后来者,还有些人努力平衡两种文化,日子过得虽不容易,但也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0 阅读:0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