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终于怒了。   8月5日深夜,埃及总统塞西突然打破长达两年的沉默,在与到访的

天天纪闻 2025-08-07 18:16:10

埃及终于怒了。   8月5日深夜,埃及总统塞西突然打破长达两年的沉默,在与到访的越南国家主席梁强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以异常严厉的措辞谴责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首次公开指控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演变为“消灭巴勒斯坦人”的战争。   埃及的愤怒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国家,埃及自1978年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以来,一直扮演着巴以冲突调解者的角色。拉法口岸作为加沙地带唯一不受以色列控制的对外通道,过去21个月里,埃及通过这里向加沙提供了超过70%的人道主义援助,目前仍有5000多辆满载物资的卡车随时待命。   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仅导致加沙人道危机加剧,更直接威胁到埃及的边境安全。西奈半岛与加沙接壤,一旦冲突外溢,埃及将面临难民潮和极端主义扩散的双重压力。   塞西的声明直指以色列的战略意图。据以色列媒体报道,内塔尼亚胡近期正推动“全面占领加沙”计划,试图在加沙地带建立长期军事控制。这种做法不仅违反国际法,更将彻底粉碎巴勒斯坦建国的希望。   埃及认为,以色列的行动本质上是通过军事手段改变加沙的人口结构,企图将巴勒斯坦问题从政治议程中抹去。正如塞西所言,加沙的战争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而是一场“制造饥荒、种族灭绝和消灭巴勒斯坦事业”的系统性灾难。   这声怒吼背后,是埃及对自身战略利益的深度考量。作为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核心成员,埃及必须在维护地区稳定与争取民意支持之间找到平衡。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态度逐渐强硬,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开始讨论承认巴勒斯坦国。   埃及此时发声,既是对国际社会压力的回应,也是为了巩固其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正如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分析的,埃及若降低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等级,可能带动整个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采取制裁措施,这对以色列的外交孤立将是沉重打击。   以色列的行动也让美国陷入尴尬境地。特朗普政府虽未明确支持“全面占领加沙”计划,但始终拒绝向以色列施压。美国国会甚至在近期否决了两项要求限制对以军售的决议,继续为以色列提供军事支持。   这种偏袒态度引发国际社会强烈不满,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警告称,若不迅速行动,未来可能再无“可供承认的”巴勒斯坦。埃及的声明无疑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的一记耳光,表明阿拉伯国家已不愿再接受美国的单方面主导。   欧盟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尽管欧盟多次呼吁停火,但面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其实际影响力有限。欧盟主要国家担心,若加沙危机持续升级,可能导致更多难民涌入欧洲,进一步加剧内部政治分歧。此外,欧盟长期对以色列实施技术封锁,而埃及与以色列关系的紧张,可能间接影响欧盟在中东的战略布局。   白俄媒体曾评论称,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指南针。埃及的愤怒同样源于对国家利益的维护。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埃及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等领域与中国等国家深化合作,经济民生显著改善。   这种务实外交理念与以色列的单边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正如埃及在加沙问题上的立场,其始终坚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争端,反对任何形式的武力吞并。   值得关注的是,埃及的声明并非孤立行动。此前,埃及外长已与沙特、卡塔尔、约旦等国外长多次沟通,协调对以立场。阿拉伯国家紧急峰会曾通过埃及提出的加沙重建计划,强调巴勒斯坦人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重建家园。这种集体行动表明,阿拉伯世界正试图通过团结应对以色列的扩张野心。   面对埃及的谴责,以色列国内出现分裂。以国防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公开反对“全面占领加沙”计划,认为这将使以军陷入长期消耗战,并危及被扣押人员的生命安全。   以色列反对党“拥有未来”党领导人拉皮德也批评该计划“从作战、道德还是经济角度看都是糟糕的主意”。这种内部分歧反映出以色列社会对战争长期化的担忧。   在国际舆论场,埃及的声音得到广泛支持。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延恰警告,以色列若扩大军事行动,将对数百万巴勒斯坦人造成灾难性影响。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危险举动,强调军事手段无法解决问题。就连以色列的传统盟友法国、德国也开始反思对以政策,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场危机的背后,是中东格局的深刻变迁。随着美国影响力相对下降,阿拉伯国家正试图重新掌握地区事务的话语权。埃及的愤怒不仅是对以色列暴行的声讨,更是对单极霸权的挑战。正如加沙民众在拉法口岸举着的标语:“我们不会离开,这里是我们的家园。”埃及的立场,正是对这种不屈精神的有力回应。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