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银行息差持续收窄的市场环境下,营收表现若想逆势亮眼,恐怕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

周仓与商业 2025-08-07 17:48:01

在当前银行息差持续收窄的市场环境下,营收表现若想逆势亮眼,恐怕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除非是部分债券投资占比极高的特殊个案,否则过度乐观的营收数据难免让人联想到“数字游戏”的嫌疑。这时候,银行的“拨备”就成了检验真实家底的关键指标,它就像姑娘嫁人时要看对方的厚实家底,不是看一时的光鲜,而是看低谷时能否扛住风浪。 拨备覆盖率,这个衡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指标,在低息差周期里显得尤为重要。在A股上市银行中,不乏拨备覆盖率突破500%的“优等生”,它们就像提前储备了充足过冬粮草的智者,凭借厚实的风险缓冲垫,即便在息差承压的环境下,依然能稳住利润增长的节奏,实现年年递增的稳健表现。 说到银行股的判断,三年前我就对招行有过一个鲜明的结论:它更像一位“徐娘半老”的选手,早已不是银行阵营里最顶尖的存在,如今再看,这个判断依然站得住脚。从这类认知偏差中不难发现,不少所谓的“银行研究者”,其实对行业的底层逻辑根本没有深入的洞察。 当下银行板块的真正尖子生,必定是那些扎根发达地区的城商行。它们依托区域经济的活力,在细分市场里深耕细作,兼具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如果连这一点都要否认,那就不只是专业认知的匮乏,更难免让人质疑其讨论问题的客观品行。 如今的银行板块早已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代,分化正在加速上演。有的银行在息差压力下,今年很可能陷入负增长的困境;但也有一批优质标的,凭借扎实的基本面和精准的战略布局,有望实现两位数的业绩增长。对投资者而言,关键就在于穿透市场的噪音,锁定那些能持续创造两位数成长的核心标的。 最后聊聊科技股,对普通散户来说,这往往是一个充满诱惑却暗藏深坑的领域。历史早已一次次敲响警钟:从曾经风光无限的乐视,到昙花一现的暴风集团,多少散户怀着“造富梦”入场,最终却落得“输到净光”的结局。科技行业的技术迭代快、盈利不确定性高,对专业认知的要求远超普通投资者的能力圈,盲目跟风追逐,大概率只会成为市场波动中的“炮灰”。

0 阅读:24
周仓与商业

周仓与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