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前总统高参提议将原属中国的俄远东部分地区售予中国!我们应该用买的方式拿回来吗? 7月下旬,俄罗斯前总统经济顾问公开提议“卖地”,还把理由摆得明明白白:“俄罗斯缺钱、缺技术、缺市场,根本开发不了远东的冻土;而中国有钱、有技术、有市场,正好能接手,” 伊拉利奥诺夫的提议,其实戳中了俄罗斯的“软肋”,远东地区面积占俄罗斯的40%,但人口不到全国的5%,GDP占比更是只有3%,这里地广人稀,冻土广布,开发成本高得吓人:修条铁路得先融化冻土,建个工厂得24小时供暖,连种地都得选耐寒作物。 俄罗斯不是没试过开发,苏联时期搞过“西伯利亚大开发”,结果因技术不足、资金短缺半途而废,普京上台后也提过“向东转”,但受制于国际制裁和国内经济压力,进展缓慢。 反观中国,确实有“接手”的实力:基建狂魔的名号不是白来的,修高铁、建港口、铺电网都是“基本操作,资金方面,中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一,投资远东完全“不差钱”,市场更不用说,中国14亿人的消费需求,能把远东的木材、矿产、农产品“吃”得干干净净。 但问题来了:俄罗斯真会“卖地”吗?从历史看,俄罗斯对领土的执念深到骨子里——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从苏联到现代俄罗斯,领土扩张一直是“国策”。 就算远东开发难,俄罗斯也更可能选择“合作开发”,而不是“卖地”,毕竟“卖地”等于承认“我管不好这片地”,政治风险太大。 从历史情感看,远东部分地区确实曾是中国领土,但1860年《北京条约》后,这些地方已经划归俄罗斯160多年。 现在突然说“买回来”,不仅涉及国际法问题,还可能引发中俄关系的信任危机,毕竟中俄现在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如泰山,没必要为了“买地”冒这个险。 从现实利益看,就算俄罗斯真卖,中国也未必“划算”,远东的冻土开发成本极高,买地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基建、移民、治理才是“无底洞”,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可能会在“卖地”条款里设限制,到时候中国可能“花了钱,却没拿到实权”。 其实中俄现在“合作开发”的模式更聪明,比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提供气,中国提供技术和市场,双方都赚钱,再比如远东的农业合作,中国企业租地种大豆,俄罗斯收租金,还能解决就业,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式,比“买地”更灵活、更安全。
俄前总统高参提议将原属中国的俄远东部分地区售予中国!我们应该用买的方式拿回来吗?
掘密探索
2025-08-07 15:46: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