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刚刚宣布,所有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屏幕都将在肯塔基州生产,这将把海外就业岗位带回美国!这可是史上首次,所有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屏幕都将 100% 在美国制造! 过去十几年,苹果的屏幕生产一直依赖海外供应链,iPhone的OLED屏幕主要来自三星和LG,LCD屏幕则靠日本的JDI和中国的京东方,Apple Watch的屏幕也基本是三星和LG的“天下”,但这次苹果直接“砍掉”海外生产线,把所有屏幕订单砸给了肯塔基州的康宁公司。 康宁可不是“新面孔”,它和苹果的合作能追溯到2007年第一代iPhone,当时乔布斯为了找到“摔不碎”的屏幕玻璃,亲自跑到康宁的实验室,要求他们6个月内研发出“大猩猩玻璃”。 康宁还真做到了,从此成了苹果屏幕的“御用供应商”,从iPhone到iPad,再到Apple Watch,用的都是康宁的玻璃基板。 这次苹果更进一步:不仅让康宁生产玻璃基板,还把屏幕的“组装”环节也搬到肯塔基,以前屏幕玻璃在康宁生产,但“贴合”成完整屏幕的步骤,是在中国的富士康或韩国的三星工厂完成的;现在这一步也归康宁管了。 换句话说,从“原材料”到“成品屏幕”,全在肯塔基一条龙搞定,真正实现了“100%美国制造”。 苹果这波操作,背后藏着三重考量: 第一重:响应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 拜登政府上台后,一直喊“让制造业回美国”,还推出了《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给在美国建厂的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和税收优惠。 苹果作为美国科技巨头,自然要“表个态”,把屏幕这种高附加值环节搬回美国,既能赚政策红利,又能刷一波“爱国”好感度。 第二重:保障供应链安全, 最近几年,全球供应链频发“黑天鹅”事件,苹果的海外工厂多次因停工影响生产。 把屏幕这种核心零部件的生产集中在美国,能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降低“断供”风险,毕竟屏幕是iPhone的“脸面”,缺了它,手机再强也卖不出去。 第三重:押注康宁的技术实力, 康宁在玻璃领域是“老大哥”,它的“大猩猩玻璃”已经迭代到第7代,抗摔、防刮、透光率都是行业顶尖。 苹果选择康宁,不仅是“支持美国制造”,更是看中了它的技术,毕竟屏幕质量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苹果可不敢在这上面“将就”。 苹果这波操作,给人第一反应是“挺酷”,能把屏幕这种高科技零部件100%搬回美国,说明美国制造业的“回血”能力比想象中强,但仔细琢磨,又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从好的方面看,这确实能给肯塔基州带来就业机会,还能带动周边产业,对苹果来说,也能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降低“卡脖子”风险,毕竟中美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谁都不想把命脉攥在别人手里。 但问题也明显:美国制造业的成本比海外高太多,苹果把屏幕搬回美国,屏幕成本肯定上涨,最后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美国制造业的“效率”也是个问题,中国工厂能24小时连轴转,美国工人可不一定愿意加班,生产周期变长,会不会影响iPhone的供货? 苹果的“屏幕回国”,更像是一场“制造业回流”的实验,既想响应政策、刷好感度,又想试试美国制造业的“底色”,至于能不能成功,还得看康宁能不能把成本压下来、效率提上去。 如果成了,可能引发更多科技巨头跟进;如果败了,大概会成为“政治作秀”的反面教材,但不管怎样,这波操作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在全球化逆流的今天,制造业的“本土化”已经成了科技巨头的必答题,只是答案怎么写,还得看各自的本事了。
苹果刚刚宣布,所有iPhone和AppleWatch屏幕都将在肯塔基州
掘密探索
2025-08-07 15:46: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