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99年,宰相谢安让侄女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但是婚后谢道韫却闷

勇敢小妹 2025-08-07 10:39:13

公元399年,宰相谢安让侄女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但是婚后谢道韫却闷闷不乐。谢安问她:“这是为何?”谢道韫生气地回答:“王谢两家的弟兄们都如此厉害,真不知道为何会有王郎这样蠢笨的人?” 你想啊,谢道韫说这话时,心里得多窝火。 她打小在谢家长大,叔伯辈里谢安是宰相,运筹帷幄能退苻坚百万兵;堂兄谢玄是名将,淝水之战里打得敌人屁滚尿流。家里的清谈会上,叔伯们谈玄学论时局,唾沫星子都带着锋芒,连丫鬟都能插上两句《老子》。 她自己更不是省油的灯。 七岁那年大雪纷飞,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哥哥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她脆生生接了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就这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连谢安都捻着胡子叹“吾家有女初长成”。 这样的姑娘,心里装着的是清风明月,是才思与锋芒。 可王凝之呢? 他是王羲之的儿子,一手书法确实能看,可除此之外,实在拿不出啥像样的本事。 谢道韫嫁过去头一年,家里办诗会。王献之(王凝之弟弟)正跟人辩论玄学,被问得哑口无言。谢道韫隔着屏风听着,忍不住让人递话,替王献之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满座都夸她才思敏捷,王凝之却在一旁搓着手,只会说“内子……内子还行”。 搁谁身上不憋屈? 更让她窝火的是王凝之的迂腐。 这人痴迷五斗米道,每天不琢磨家事国事,就知道对着符水磕头。有回家里漏雨,下人来报,他居然说“别急,我画道符就能止雨”。结果雨下了三天,书房里的字画泡烂了大半,他还蹲在那儿念叨“符力不够,得再画”。 谢道韫看着他那模样,气都不打一处来。 她不是嫌他没才华,是嫌他配不上“王谢”这两个字。 王家弟兄里,王徽之雪夜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活得通透;王献之书法不输老爹,性情也张扬得可爱。就连谢家的晚辈,哪个不是眼高于顶,唯独王凝之,像株长歪了的芦苇,杵在那儿格格不入。 谢安后来也后悔过。 当初撮合这门亲事,无非是觉得“王谢联姻”门当户对,王羲之的儿子,总不会差到哪儿去。没成想,王羲之的基因到王凝之这儿,像是被老天爷掐掉了一半。他听说侄女在家常对着窗外发呆,有时还把王凝之写的字扔在地上,心里也不是滋味。 可那个年代的姑娘,哪有选丈夫的权力? 谢道韫再厉害,也得受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捆缚。她能在清谈会上舌战群儒,能写出惊才绝艳的诗,却没法撕了婚书说“这日子我不过了”。 后来孙恩叛乱,兵临会稽城下。 手下都劝王凝之赶紧备战,他偏不,说“我已向道祖祷告,会派神兵相助”。结果叛军一破城,他就被砍了脑袋。 那会儿谢道韫正怀着身孕,抄起刀就带着家丁冲出去,杀了几个叛军,直到力竭被擒。孙恩听说过她的名声,本想杀了她,见她挺着肚子还眼神如刀,竟莫名怂了,放了她和孩子一条活路。 这时候再看王凝之那句“神兵相助”,简直像个笑话。 谢道韫守寡后,搬回了谢家旧宅。 有人劝她再嫁,她摇头说“这辈子见够了蠢人”。每天教儿子读书,偶尔跟 old 友清谈,笔尖划过宣纸时,依旧是当年“柳絮因风”的洒脱。只是没人时,她会对着窗外的柳树发愣,谁也不知道她在想啥。 或许是在想,若当初没嫁王凝之,会遇见怎样的人? 可历史没那么多“若”。 王谢联姻的风光背后,藏着一个才女的委屈。谢道韫的愤怒,哪是骂王凝之蠢笨?是骂这世道,把她的锋芒,捆进了一场门当户对的糊涂婚姻里。 都说“郎才女貌”是天作之合,可这“才”若不对味,“貌”再般配,也不过是一场漫长的煎熬。谢道韫用一辈子证明,女人要的从来不是门第相当,是棋逢对手,是灵魂能撞到一块儿去的火花。 信息来源:《世说新语·贤媛》《晋书·列女传》

0 阅读:70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