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为何宁愿给美国服软也不投奔中国呢?就这么说吧,伊朗打心眼里就看不上中国人,宁

阿离言娱乐说 2025-08-06 15:22:38

伊朗为何宁愿给美国服软也不投奔中国呢?就这么说吧,伊朗打心眼里就看不上中国人,宁愿给美国当小弟都不考虑中国。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伊朗人傲气的不行,总觉得除了美国人以外,就是伊朗人最牛,低头这件事,轮不到亚洲人当自己大哥。 一架革命卫队的无人机在空中诡异地偏离航线,本应精准命中以色列哨所的导弹,最终一头扎进了茫茫沙漠。 几乎就在同时,德黑兰城内,出租车司机们也正经历着一场集体噩梦。 全城的手机导航毫无征兆地集体失灵,无数车辆被引向郊外,市中心则瞬间堵成了一锅粥,就连医院的救护车都动弹不得。 这场突如其来的军民双重瘫痪,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脖颈。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危机,而是长期困境的一次集中爆发。 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后,全方位制裁就将伊朗的经济勒得喘不过气。德黑兰的汇率牌见证了里亚尔的自由落体,黑市上美元兑换价一度突破三万比一。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工人辛劳一个月的工资,甚至换不到200美元,给孩子买罐进口奶粉都成了奢侈。 在大巴扎里,摊主哈米德对着货架上价格翻了六倍的进口电池深深叹气。他跟旁人抱怨:“美国不让别人卖东西给我们,自己又卡着我们的石油。” 他顿了顿,补上一句实在话:“整天说什么反美,能让我进点便宜货才是真的。”这种窒息感不仅停留在经济层面,更渗透到了生死的边缘。 德黑干的医院里,有三成的心脏搭桥手术器械因禁运而过期。院长阿里医生就证实,去年有一位病人正是因为器械老化引发了并发症,最终没能抢救回来。 然而,外部的绞索并未能勒紧内部分歧,反而加剧了伊朗社会根深蒂固的矛盾心态。 伊朗人普遍自视为辉煌波斯帝国的后裔,其文明历史远非多数亚洲国家可比,这份骄傲让他们在心理上很难将中国视为平等的强者。 他们承认中国的经济实力,却也将其视为一个可以利用的“钱袋子”和与西方博弈的“筹码”,而非可以托付后背的伙伴。 在他们眼中,美国才是唯一值得较劲的“真正对手”。官方虽高喊反美口号,民间年轻人却对好莱坞式的西方生活趋之若鹜。 这种拧巴的心态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向美国这样的“强者”低头似乎情有可原,但在亚洲国家面前示弱,则有损“波斯后裔”的颜面。 这种面子与里子的拉扯,在其政治舞台和国际合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保守派在清真寺里号召民众“勒紧腰带反美”,甚至推动超市下架外国货; 而改革派则更关心现实民生,偷偷要求海关优先放行婴儿奶粉和抗癌药物。 议会里,一场关于是否继续与中国合作光伏项目的辩论几乎升级为全武行,保守派议员拍着桌子喊:“不能让亚洲人赚走我们的钱!” 改革派则焦急地反驳:“再不停电,工厂都要关门了!”最终,还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用一句“先合作着看看”的实用主义决策平息了纷争。 这种算计心态同样体现在具体项目上。2021年,伊朗与中国公司签订油田开发协议,却临时要求必须使用本地生产但强度不达标的钢材,并按欧洲标准计价,结果差点酿成钻井平台事故,严重拖慢了工期。 在5G合作谈判中,他们先是对华为要求控股51%,后又索要核心代码,被拒后便转向欧洲公司,谁知吃了闭门羹,尽显其既想占便宜又不想放弃主导权的摇摆。 可是,傲慢无法修正无人机的航线,算计也无法解决导航失灵的瘫痪。 当现实的耳光一次次打在脸上,伊朗终于被迫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必须找到一个不受制于人的导航系统。 他们并非没有尝试自救,2019年发射的两颗国产卫星,定位误差超过100米,连出海的渔船都嫌弃。 求助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对方直言在中东信号弱,需要加钱建地面站,伊朗嫌贵作罢。 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则在2023年直接提出了政治条件——“得先跟美国缓和关系”,彻底堵死了这条路。 兜兜转转,他们最终只能捏着鼻子找到中国。起初,派去考察的技术人员还嘴硬,表示“就是看看,不一定用”。 直到他们亲眼见证中国的北斗系统在沙漠中能将定位精确到厘米级,甚至可以清晰标出每一头骆驼的位置时,才终于无话可说。

0 阅读:0
阿离言娱乐说

阿离言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