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朝直至灭亡前夕,周围那么多胡人都无法打进中原? 在汉朝漫长的边境线上,匈奴、鲜卑这些胡人部落总在窥伺机会南下,可他们为什么一直没能冲破防线,深入中原腹地?直到东汉灭亡前夕,这道屏障还牢牢挡住入侵者,这其中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坚韧力量?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汉朝从西汉到东汉,周边胡人部落像匈奴、鲜卑、羌人这些游牧群体,总靠着马快弓强,经常在北部和西部边塞搞小动作。西汉时候,匈奴势力大,曾控制漠北,多次跨过长城南下,威胁河套和关中一带。东汉后,鲜卑兴起,在辽东、并州等地进攻,历史记载入侵次数超五十起,每次都抢掠人口和财物。汉朝为了挡住这些压力,沿用秦的长城体系,在边塞设屯田兵,派重兵守雁门、辽西这些要地,还用和亲、册封部落头领来缓和关系。这些办法建起一道长长的防线,让胡人虽能偶尔破边关,但进不了中原心腹地。东汉晚期,中央虽因宦官和党锢问题乱,但边将还坚守岗位,保住王朝领土,直到220年曹丕篡位前,胡人没大规模占黄河流域。 东汉末年,辽西郡太守赵苞守边,那时候鲜卑集结上万骑兵,想占边城。他派人从内地接母亲和妻子,途中在柳城被敌军抓走,当人质押到阵前。赵苞在城上看到亲人被绑,遥喊若为私情损国家大义,就是大罪。母亲回应说,人各有命,赶紧出兵。赵苞就下令全军出击,汉军步骑齐上,箭如雨下,鲜卑骑兵冲锋,双方在城外草地厮杀,敌阵乱了,丢下东西北逃。汉军追击几里收兵,战场上发现赵苞母亲和妻子已被杀。他自语,救母弃忠是不忠,尽忠失母是不孝,今天战场报国,以后地下见亲。随后大哭,吐血死了。这事传到朝廷,汉灵帝派人慰问,追封他为鄃侯。 汉末边将里,像赵苞这样把国家放第一的不少,他们的忠义筑起铁壁。胡人虽兵马壮,在这些人的阻击下,总止步边郡,没法深入中原。这不光护了汉朝疆土,还为中华文明延续打下基础。后世王朝面对外来威胁,也能从中学经验,加强边防和军民一心。
真正把北匈奴打到欧洲的,其实并非卫青和霍去病,而是另一个人
【11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