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一位面黄肌瘦的女乞丐,来到了湖南平江县委大院门口,站岗的小战士没

吴仁韵说 2025-08-06 10:46:02

1949年7月,一位面黄肌瘦的女乞丐,来到了湖南平江县委大院门口,站岗的小战士没有让她进去。然而当她掏出来一个包裹,并说明自己的身份后,那位小战士却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

那年7月的湖南平江县委大院里,两个持枪士兵正警惕地注视着四周,这时一个浑身脏污的妇人抱着破布包挪到门口,站岗的小战士刚要阻拦,却在听到对方报出名字后变了脸色。

这个看似乞丐的女人叫朱引梅,她怀里揣着的布包,即将揭开一段尘封十年的悲壮往事。

时间倒回1939年6月,湘北山区闷热的午后突然响起密集枪声。

国民党军杨森部突袭了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涂正坤倒在血泊中。

这位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红军至死都攥着组织文件,试图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搜查。

这场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造成6名干部遇害,烈士们的家属随即遭到追捕。

涂正坤的遗孀朱引梅带着襁褓中的儿子躲进深山,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她从破棉袄夹层里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两黄金,这是党的活动经费,相当于当时三百多块银元的巨款。

摸着冰凉的金属,朱引梅想起丈夫生前常念叨的话:"咱们手里的钱粮,都是老百姓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

此后的十年颠沛流离,母子俩活成了真正的乞丐,朱引梅把金条缝进自己的破棉衣,白天带着孩子沿街乞讨,夜里就睡在破庙桥洞。

有次在岳阳城外,国民党兵拦路搜查,刺刀差点挑开她补丁摞补丁的棉袄。

她死死护住怀里的孩子,指甲抠进泥地才忍住没去捂藏金的位置。

寒冬腊月里,孩子冻得嘴唇发紫,她硬是没舍得扯块棉絮取暖。

1944年长沙沦陷,日军在湖南境内烧杀抢掠,朱引梅带着儿子混在难民堆里往西逃,路上见过太多饿殍。

有次儿子高烧说胡话,药铺掌柜看他们可怜想赊药,条件是拿棉袄抵债。

朱引梅跪在地上磕头,愣是抱着孩子连夜逃出镇子,后来她在回忆录里写:"当时真怕孩子活不成,可要是动了那笔钱,老涂在九泉下怎么跟组织交代?"

抗战胜利后,母子俩回到平江老家,发现房子早被烧成白地。

靠着挖野菜、捡麦穗,他们熬到1949年春天,听说县城解放了,朱引梅用最后半块银元雇了辆牛车。

进县委大院那天,她脚上草鞋只剩半截,怀里孩子瘦得跟猫似的,但那个油纸包里的金条,连捆扎的麻绳都没换过。

平江县志记载,时任县委书记齐寿良亲手接过这些带着体温的金条时,在场干部无不落泪。

经人民银行鉴定,这些民国初年的"厂条"成色十足,总重375克,按当时市价可兑换1500斤大米。

更难得的是每根金条都裹着当年的封条,朱引梅用十年逃亡守护的不仅是财物,更是共产党人千金不换的信义。

1998年长江抗洪,有个白发老太把毕生积蓄捐给灾区,工作人员登记名字时愣住了,捐款人栏工工整整写着"朱引梅"。

当年那个抱着金条要饭的母亲,依然守着最朴素的信念:不是自己的东西,半个子儿都不能动。

湖南省档案馆保存着那十二两黄金的移交清单,泛黄的纸张上有两行褪色钢笔字:"涂正坤烈士遗物,其妻朱引梅同志冒死护全。"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特展,展柜里并排放着涂正坤的烈士证和朱引梅的补丁棉袄,让无数参观者驻足沉思。

0 阅读:45
吴仁韵说

吴仁韵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