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不下郯城,谁也别想回去!”八路军面对易守难攻的郯城,殊死搏斗两天两夜,终于首

吴仁韵说 2025-08-05 13:58:25

“攻不下郯城,谁也别想回去!”八路军面对易守难攻的郯城,殊死搏斗两天两夜,终于首创了山东敌后攻城的光荣事迹。

1942年那个异常寒冷的冬天,日寇在山东滨海地区展开大规模扫荡,像一张无形的大网铺开,他们不光占了不少重要的据点,还加紧修筑碉堡炮楼,拼命把那些重要的交通线打通、连接起来。

当时守在郯城里的敌人,表面看着不咋多,就一个小队的日本兵,加上几百号听日本人吆喝的伪军。

但可别小看了这地方,鬼子占了郯城后,没少下功夫经营,城墙修得高,周围外壕挖得又宽又深,还建了不少炮楼,易守难攻。

这个打法,是罗将军的主意,叫做“翻边战术”,意思就是把战斗直接翻到敌人后方去干,打之前,八路军做了不少准备动作。

他们派出一部分队伍,加上当地的民兵,先在郯城周围活动闹腾,故意吸引鬼子的注意力,消耗他们的弹药。

更关键的是,悄悄把通往郯城的公路、电话线啥的通通破坏掉,切断了敌人增援和逃跑的通道,1943年1月18号,一声令下,攻打郯城的战斗正式打响,主力是八路军的两个团,第6团和第4团。

1月19号深夜,进攻的号角吹响,官兵动作迅猛,趁着夜色掩护,直扑郯城南门,第一波进攻挺顺当,很快就把南门外的第一道城关据点拿下了。

正当我军攻坚受阻,陷入苦战时,坏消息接二连三传了过来,离郯城不远的马头镇那边,大批鬼子援兵已经出动,正急匆匆地往这儿赶!

更要命的是,城里被围困的敌人狗急跳墙,竟然放出了毒气弹,浓烟滚滚,熏得人喘不上气,眼泪直流。

前有坚城挡路,后有援兵逼近,脚下还有毒气弥漫,形势急转直下,要是援兵一到,来个里外夹击,再加上毒气弥漫,咱们这两个团的弟兄恐怕都凶多吉少,时间一下子变得比金子还贵。

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6团团长曾国华下了狠心,不能再跟城门死磕了,必须换招,他观察地形,发现城门之间那个高高的大炮楼是个关节点。

他们的任务是悄悄摸到城墙脚下,把沉重的大木桥费力地架在护城壕沟上,然后竖起长长的梯子,让战士们能从这儿爬上城头。

架梯成了最艰难、伤亡最惨重的环节,十几个壮汉喊着号子,咬着牙把梯子一点一点往前送,眼看就要架稳了,城墙上鬼子一颗手榴弹“咣当”炸响,火光爆裂,瞬间前功尽弃,好几个战士倒在血泊里。

趁着这个机会,架梯组的弟兄们憋足最后一口气,拼死把梯子重新竖好,牢牢架在外壕上,登城的尖兵们没有丝毫犹豫,紧跟着就往上攀爬!

前面四个战士刚爬了一半多点,上面鬼子机枪疯狂扫射,四位勇士接连中弹,从梯子上跌落下来,鲜血染红了冰冷的地面。

牺牲的战友就在脚下,第五名战士吴兴中双眼喷火,他没有立刻往上冲,而是使劲把几颗拧开了盖的手榴弹先奋力甩上城头!

“轰轰”几声,城墙上硝烟弥漫,吴兴中趁着这阵黑烟腾起的瞬间,敏捷得像只豹子,一步窜上梯子,手脚并用往上冲!身后几个战友也毫不迟疑地跟上。

城墙上乱成一锅粥的鬼子一看这势头,知道要坏事了,有人慌忙跑到城墙边缘,伸出枪托就要往下推梯子。

千钧一发之际,吴兴中带着战士们顶着横飞的子弹,终于跃上了城头,脚一踏上实地,他们立刻像下雹子一样把手里的手榴弹投向附近的鬼子。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原本龟缩在垛口后的鬼子兵完全慌了神,趁着这股乱劲儿,下面更多的战士嗷嗷叫着,飞快地顺着梯子爬上城头。

里应外合之下,固守了两天多的南城门防线,终于土崩瓦解,就在6团在南城浴血奋战、打开缺口的几乎同一时刻,负责攻打北门的4团也找到了突破口,成功突进了北城。

两支铁流如虎添翼,源源不断地涌入郯城,将残余的敌人一步步驱赶到县城大院的核心据点,里面没路可逃的两百多名伪军,一看大势已去,全部灰溜溜地放下武器投降了。

郯城县城绝大部分地方都被咱们控制了,就剩最后一个鬼子死守的炮楼还顽固地“钉”在那楼顶,枪眼里还喷着火舌。

1943年1月21日,经历了三天两夜浴血奋战的郯城战役,最终以八路军的完全胜利宣告结束,这场硬仗打掉了敌人一小部分顽固分子,但守敌里占大多数的伪军整批整批地举了白旗。

咱们的英雄好汉们,是顶着寒风,抛家舍业,豁出性命来保家卫国,可就在这城里,同样流着炎黄子孙血的同胞,却帮着鬼子拿起枪杆子,挡在城墙后面,让咱们的战士血洒战场!

这种背叛,实在是心头剜肉,战场上死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窝里斗,是自己人帮外人捅刀子。

郯城这一仗能啃下来,靠的就是战士们那一股子“打不下郯城,老子就不回去了”的血性,这骨子血性,是咱们民族的脊梁,到啥时候都不能丢。

0 阅读:28
吴仁韵说

吴仁韵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