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投宿诗。读懂这首诗最关键之处在于理解题目“庐江主人妇”的题

淡泊山茶体育 2025-08-04 16:14:49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投宿诗。读懂这首诗最关键之处在于理解题目“庐江主人妇”的题义,如果忽略了这个题目,那么整首诗就会变得难以理解,感觉诗人在天马行空。而知道了这个题目,就可以知道这首诗赞美的对象,正是庐江的一户焦姓人家的妻子。而庐江的妻子,在历史上最有名的莫过于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这就将两者联系起来了,从而生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 在唐代天宝七年(748年),李白游历至安徽潜山,夜宿天柱山下一户焦姓人家。时值盛唐,社会虽繁荣,民间疾苦犹存。潜山地处庐江郡故地,历史悠久,尤以东汉末年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故事闻名。李白夜宿时,焦氏主人外出,家中仅余其妻。她见李白衣衫褴褛,主动为其缝补,触发诗人联想起《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忠贞形象。这首诗以庐江主人妇为题,既是对眼前女子的赞美,也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寄托了李白对民间真情的珍视。 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庐江郡城外一村庄,刘兰芝年方十七,容貌清秀,动作轻盈。她每日清晨推开木门,清扫庭院,竹扫帚划过地面,扬起细微尘土。嫁给小吏焦仲卿后,她在灶间忙碌,柴火噼啪作响,锅中粥香弥漫。她跪奉饭菜给婆婆焦母,双手捧碗,恭敬低头。焦母年近五十,坐在堂前木椅上,手扶拐杖,眼神挑剔,常斥责饭菜不佳。刘兰芝默默退回灶台,重新调味,汗水滑落额角。焦仲卿下班归来,见妻子劳累,帮她搬柴,二人低声交谈,院中月光洒落。 焦母不满日增,在堂中高声责骂刘兰芝纺纱不精,手指窗外纱架,线团散乱。刘兰芝加快纺车,木轮吱吱转动,仍难平婆婆怒气。一日,焦母召焦仲卿至堂,拍桌命其休妻。焦仲卿跪地,双手抱拳,额触地面,恳求宽容。刘兰芝闻讯,走出房门,跪于婆婆前,泪流满面,默不作声。焦母拂袖离去,刘兰芝收拾行囊,步履沉重踏出家门。焦仲卿送至村口,紧握她手,约定来日重聚。刘兰芝回娘家,兄长刘氏怒不可遏,在堂中踱步,踢翻桌边陶罐,碎片四散,逼她改嫁县令之子。刘兰芝摇头,坐于窗前纺纱,泪滴纱线。她独自走到河边,河水清澈,波光粼粼,她凝视水面,纵身跃入。焦仲卿闻讯奔至河岸,见水面涟漪,痛哭失声,寻一老树,解腰带自尽。 李白以简洁诗句,借主人妇贤德,呼应刘兰芝忠贞,批判封建礼教对真情的压迫。诗中乌鸦独宿意象,勾勒主人妇孤高品质,也暗喻李白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这首诗激励后人珍视真挚情感,传承民间真善美的价值观,助力社会和谐。

0 阅读:0
淡泊山茶体育

淡泊山茶体育

山清水秀,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