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AI,中美都押上了国运只有一次机会重要的事情,往往新闻都是一笔带过。前段时

庚黑星君 2025-08-04 01:34:36

围绕AI,中美都押上了国运

只有一次机会

重要的事情,往往新闻都是一笔带过。

前段时间,川普刚刚公布美国的AI战略,相关的政策明显是针对我们,没几天村里也是针锋相对,正面硬刚也发布了我们的倡议。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件小事儿,截止目前,在AI领域,底层框架包括最重要的一些硬件,美国依旧牢牢把握着优势,也就是0到1的环节美国的优势还很大。

那么,我们的优势目前是在哪里?是1~100,比如应用等等。

换句话说,尽管中美关于AI各有优势,但是目前美国卡着我们的脖子的现象并非彻底解决。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AI背后涉及的产业很多,比如电力、芯片、包括上下游某些重要的稀土用磁等等。

其实,两边都清楚,目前人类能够看得到的下一代技术变革的前沿突破口,极有可能是AI。

这里请大家注意,我用的是“极有可能”,而不是说“一定”。

这是基于过去几百年经济史的研究提示我们,就是每一轮技术革命的出现都不是人类事先能够精准预测,往往都是歪打正着的。

因为技术革命是0到1,从没有到有。既然本来都没有,你怎么预测?

也是为何每一轮创新周期尾部所有的列强国家都极为暴躁焦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在这样的问题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

那么美国它的整个的AI有没有短板?当然有。

除了我们讲的应用,电力的短板问题很严重。

因为,AI需要大量的电力,可这个就直接影响到了美国本土的既得利益。

我们都知道,美国有大量的公共事业完全私有化,其中像电力、铁路就是这么干的。

每一个私有化的供应商,他们经营的策略都和巴菲特的思路一样,就是减少新增成本投入,保持现有的技术水平下的利润最大化。

所以,如果你按照巴菲特思路,你去选股投资或许是稳健的。但是你按照他的思路去进行国家科技产业的建设,那基本上就是要亡国灭种。

逻辑很简单,市场经济所依赖的创新周期,“创新”二字就是要你去试错,用大量的钱去试错,甚至前期有大量的沉没成本往死里砸。然后,你也不知道哪一条路,莫名其妙就给你走出来啊。这个才是经济史的真相。

但是,今天美国的金融资本、实业资本高度捆绑,反向绑架国会和白宫,普遍都是按照所谓的财报思路,也就是巴菲特的这个套路(价值投资)的逻辑去指导经营。

背后是股价在指导他们的决策,这就使得美国的大量的公用事业他无法进行。

至于超前的布局,你像我们的东数西算,你像我们大量的新能源的布局,那都是动不动五年十年超长期的规划和投入,这种事情在美国做不了。

————————

其实,美国也有智囊,比如拜登时期的沙利文就精准的看到了我们的这一优势,他也提出美国应该学习中国的这个制度优势。

但是,请注意,这在西方封建制市场经济体系下,尤其是当他们握有全球霸权的前提下,是很难成功的。

那么他们在这两个条件兼顾的情况下面能做什么呢?

他们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的塑造安全的危机,用安全这个理由强行说服所有人。

毕竟,安全危机是大家都同意的,那么以这样的方式来推进重大建设,有形之手指导超长期的、不计代价的总动员模式的产业政策才有可能。

大家去看,整个西方进入市场经济之后。都是这个玩法,无一例外。

因为,只有安全是他们这样的社会最大的并集,除此之外,每个人都生活在同温层。

简单说就是,老子凭什么听你的,把钱交出来?滚。

都是这样的思维,但是安全那就不一样了。

所以西方至今还要不断的塑造所谓的敌人,极为好斗,是因为他们内部的制度性和社会结构的短板导致他们需要外部敌人,甚至必须吹嘘成旗鼓相当的外部敌人。

我们举一个例子,有理性的人都看得出,俄罗斯哪怕把乌克兰全部打下来了,也不再有能力再去马上进攻北约这些欧洲国家了。

但是,现在欧洲国家为了实现总动员,拼命的鼓吹普京是个坏蛋,打赢了乌克兰就要来打欧洲。

然后,他们就可以进行总动员。

为什么欧洲要这么干?因为欧洲眼里是中美在AI等最关键的领域遥遥领先,欧洲焦虑啊,但是发不上力啊。他们的制度性的短板,他们社会结构的短板,严重限制了他们。

类似的逻辑,我们去看日本、韩国、印度这些封建制的市场经济体都是这么玩儿的。

对于中国,我们以市场经济的创新周期为锚,我们要的就是整个国家能够成功穿越这一轮全球创新周期尾部的巨大压力,成为下一轮技术革命复苏期和繁荣期的执牛耳者。

有了这个,还怕什么南海、东南弯弯、日韩的叫嚣吗?

西方已经向我们证明,当你有了绝对的技术优势,你就可以制定规则,你就可以重新进行定价权的主导,财富、盟友、全球的资源都会涌向你,这就是工商业文明的特质。

也就是说,当你解决了下一轮技术革命执牛耳者江湖地位的问题的时候,你还需要担心今天所有掣肘理的问题吗?

当你有六代、七代机大规模投入实战的时候,你需要去担心四代半的真风吗?你需要去关心印度人嘴巴里的叫嚣吗?

当你可以在月球搭载超高音速的核武器,全部瞄准美国本土,你还需要担心美国跟你牛逼吗?

看问题,一定要看实质!

坦率说,我们也不知道下一个技术革命真正的主升浪是由什么科技产业引领的。

那么,我们能怎么做?

事实上,我们就只能将当前所有人类社会能够看得到的前沿科技产业都参与,都做大做强。

管你什么VR/AR、3D打印、元宇宙、区块链,包括现在AI,我们全部都做。

能源也是传统的、新能源、核能,我们全部都做。

这就是中国的核心的产业政策。

因为,只要有一到两个重要的科技产业被验证是下一个时代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我们利用已有的庞大的产业生态链体系,就可以产生化学反应,就更容易占据下一轮技术革命的制高点。

———————

AI的军备赛背后,比拼的可是未来的军事。

大清在历史上是牛,但是他第一次发现干不过别人的火器,整个帝国就全部塌了。

所以,军工永远是工商业文明时代的压舱石。别看大家平时都讲一些民用产业,商业全球化的概念都是围绕着,但是军工才是压舱石。

没有91年的海湾战争,没有90年代末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没有伊拉克战争,美国塑造全球的地缘政治经济霸权并不容易。

你要向别人秀令人敬畏的军事能力,人家才愿意跟你好好说话。

AI竞备赛是未来5年中美决定谁是未来超级大国的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因为这场军备赛不仅仅是去执着于下一代技术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军备赛”本身这三个字。

也就是说,类似于当年里根的星球大战,谁能够在如此庞大的AI的投入上面可持续推进,而且有成果,那么,另一边的竞争对手就有可能被拖垮。

美国目前在AI的0到1领域优势还是非常明显,但是基础设施、上游关键的基础工业品等等,它是有明显的后劲不足。

反观我们,所有这一切早在过去十几年都已经搭建完毕,而且成本很低。

如果我们把整个AI产业看作是一个非常长的链条,上游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是一环,下游的应用场景是一环,中间是美国目前最擅长的0到1的框架性的突破,那么你可以马上理解,我们已经把上游和下游的重要的布局早已大力推进,我们就缺着当中那个关键的框架。

再看美国,它的上游和下游是明显有短板,但是当中那块特别强。所以美国崛在AI全产业链方面,是明显的后劲不足。

我们可以看到光上游的基础设施这一块,它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且还需要海量的资金去做这一块的投入。

这就为什么现在美国AI的这些大佬一直在想核能,但是不好意思,核能的领跑人也是我们。

从军备竞赛的角度,我们再去审视AI。

未来五年,一旦中国解决了0到1的基础框架领域的难点、痛点,美国的这一优势就会慢慢丧失。

此外,因为我们在应用领域巨大的成功和推进,所以后续我们将这些应用场景,配合我们过去10多年在互联网革命时代积累的成熟而系统的数字化时代的应用场景配置,比如像支付等等,我们就可以在全球很多国家去推进这些商业应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已经就是在用技术改变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的面貌,使之更加有利于我。相对比美国,在这一块它的推进难度会很大。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唱空美国,而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今天中美围绕AI的这场军备竞赛是直接影响两边国运的。

一旦有一方在追赶的过程当中慢慢后劲不足,那么,很容易就会在地缘政治经济的实力纬度,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下滑。

从这个维度我们再去审视今年10月份的十五五规划,包括从十五五规划这个角度再去看围绕我们周边的南海、东南弯弯、日韩、美国等各种纷争,大家就可以更加看得清晰。

美国要的就是你分出大量的资源、时间、精力,天天去折腾这些破事儿来,以迂回的方式阻碍我们在AI军备竞赛的发力。

反过来,我们要的是什么?很明显。

所以,A森在这里再次要提示大家:

2030极有可能是国运级别的鬼门关。

这个话不是只针对我们,也针对美国,针对欧洲的列强,针对日韩。

这是一场真正的大考,能够考赢的国家更有机会在未来下一轮技术革命60年的甲子周期中成为成功者。

最终一个真正庞大的先进产业,并不在乎某一些局部成果,而是整个生态链的成功,整个体系的成功才是最有可能的最终胜出方。

大家看看微软,当年不就是这么崛起,后来的苹果也是如此。

好了,最后抛一个问题给到大家:既然关于这个问题都分析到这个份上,那么后面几年投资主线到底是什么?

0 阅读:50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