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机场忽然起了大火,一时间浓烟滚滚,十几架飞机毁于一旦。蒋介石知道之后,勃然大怒,他来回的走着,时不时用手杖猛的敲地板。他找来邓文仪,先是发了一通脾气,那怒火消去之后,才缓缓的告诉邓文仪,要他亲自去南昌跑一趟,一定要把这件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十几架飞机,那可是蒋介石最看重的宝贝。 邓文仪,1905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醴陵,其祖父是摆卖衣服地摊的,父亲是湖南醴陵的一家糖果杂货店的店主。这个出身平凡的湖南小伙子,凭借聪明才智和机遇巧合,一步步爬到了权力的顶峰。 1924年初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在开学典礼上聆听了孙中山的训示,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黄埔一期的身份让他在国民党内有了天然的优势,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经历更是为他镀了层金。从1928年开始,邓文仪当了八年的蒋介石的侍从秘书,这个职位让他成为蒋介石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 1931年,蒋介石授意组建特务组织复兴社,就是军统的前身,成立之初有十三个重要的头目,俗称”十三太保”,邓文仪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蒋介石的心腹,任何要人想和蒋见面都要事前通过他不可,其权势之大,炙手可热。那时候的邓文仪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连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见到他都得客客气气。 1934年,“南昌行营”飞机场停存军用及教练飞机五架,突然一夜间被焚。这场大火来得突然又猛烈,整个机场瞬间变成火海,几架珍贵的军用飞机全部化为废铁。在那个年代,飞机是极其珍贵的军事装备,每一架都价值不菲。 事出之后,蒋介石大怒,严令邓文仪彻底调查事件真相。蒋介石对这些飞机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这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关乎国防实力。他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最信任的邓文仪,期望能够查出真相。 邓文仪接到命令后火速赶往南昌,开始调查这起重大事故。在调查过程中,他找到了当时负责机场的徐培根。徐培根原来对蒋介石很不服气,后来见到这颗新星日渐高升,又转而依附。这种人最善于察言观色,也最懂得投机取巧。 然而让邓文仪万万没想到的是,徐培根竟然主动承认了纵火的事实。调查案件过程中,徐承认这是他有意纵火,原因是挪用公款去交易所,累积达二、三百元无法弥补,所以放火,把挪用的款子作汽油、飞机机件,及机场设施等报销。 面对徐培根的威逼利诱,邓文仪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决定。徐拿出剩下的8万元送给邓文仪,要其代他弥补过关,同时威胁邓,若不收下这些钱,就开枪同归于尽。邓文仪收下8万元。就这样,一场人为的纵火案被掩盖了。 邓文仪回去之后,对蒋介石说:“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是库房里面的燃油放得太多,天气热,自己自燃了。”这个明显漏洞百出的调查结果让蒋介石心生怀疑。整个机场都烧了,怎么可能是简单的自燃? 蒋介石的疑虑很快得到了验证。蒋介石立即叫来了戴笠,让他派人去查清楚此事。戴笠和邓文仪虽然都是十三太保,但是两人的梁子早已经结下,戴笠知道这次是个好机会,于是便派人去做了一番非常详细的调查。 戴笠的调查能力远超邓文仪,他的特工很快就查明了真相。结果不仅徐培根做的事情被揪出来,邓文仪收了徐培根钱的事情,也被报到了蒋介石那里。当调查报告摆在蒋介石面前时,他的愤怒可想而知。 蒋介石知道之后大怒,对着邓文仪破口大骂。邓文仪从此在蒋介石面前也就失了势,从此之后一蹶不振。这起南昌机场大火案成为邓文仪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折点,曾经的红人一夜之间跌落神坛。 杨永泰、熊式辉等认为邓文仪有意袒护徐,案情并没有查个水落石出,邓文仪有接受徐的贿赂嫌疑。蒋介石听了熊、杨的举报后,大为震怒,将邓文仪一切公开职务撤销,任命戴笠为调查科科长。从此,戴笠正式接管了情报机构,军统的雏形由此确立。 南昌机场大火案看似是一起简单的纵火案,实际上反映了国民党内部严重的腐败问题。徐培根为了掩盖贪污而纵火,邓文仪为了金钱而隐瞒真相,这些都暴露了当时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戴笠凭借这次机会上位,也为后来军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的邓文仪虽然还保留一些职务,但再也没有回到权力核心。西安事变中他的擅自调兵更是彻底断送了他翻身的可能。1949年底,邓文仪去了台湾。到台湾后,邓文仪继续担任闲职,后来还从事过教育工作。晚年的邓文仪投身道教,成为了一个道教徒,后来更是当上了台湾道教总会理事长。 1990年春节,邓文仪先生由台北第一次秘密来到北京,并受到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内历史性的首次接见。这位曾经的”十三太保”,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两岸和平统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98年,邓文仪在美国去世,终年93岁。 从权力巅峰到政治边缘,从南昌的烈火到台海的和解,邓文仪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那场改变他命运的南昌机场大火,不仅烧毁了几架飞机,也烧毁了他的政治前程。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贪腐之路注定没有好结果,权力面前的金钱诱惑往往是最致命的陷阱。
南昌机场忽然起了大火,一时间浓烟滚滚,十几架飞机毁于一旦。蒋介石知道之后,勃然大
熹然说历史
2025-08-04 00:15:28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