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冀东八路军伏击敌人,不料一连听错信号,提前开枪,惊动敌人,其嚣张道:“八

熹然说历史 2025-08-03 00:15:19

抗战中,冀东八路军伏击敌人,不料一连听错信号,提前开枪,惊动敌人,其嚣张道:“八路,你们还不快跑,我们大部队就来了。”战士们气愤至极,想冲过去,这个时候副司令包森赶来阻止。 1942年1月寒冬,燕山口下硝烟弥漫。一次完美的伏击因战士听错信号而功败垂成,敌人竟站在河对岸狂妄叫嚣挑衅。愤怒的八路军战士端起刺刀就要冲锋,千钧一发之际,包森副司令赶到阻止。这场因意外开始的战斗,会如何收场? 包森这个名字在冀东可谓如雷贯耳。1942年1月,包森率七个连的兵力在燕山口果河沿一带设伏,经过激战,毙伏日伪军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场著名的果河沿战斗,其实是从一个意外开始的。 包森生于1911年7月21日,原名赵宝森,陕西蒲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是个有想法的孩子,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因为革命活动被抓,在监狱里关了好几年,出来后直接去了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被派到冀东开辟抗日根据地,这一干就是好几年。 在冀东这片土地上,包森可是个传奇人物。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下巧妙活捉了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一时震动日本朝野。这事儿在当时轰动得不得了,连日本国内都知道了。1940年6月下旬设伏白草洼,与日军激战14个小时,全歼日军一个骑兵中队,首开冀东整连全歼日军战斗的先河。 当时冀东一带包森的大名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包队长”“包团长”“包司令”;而日伪军则把他视为克星,伪军们发生口角时,经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你说这得有多厉害,连敌人都拿他当咒语。 1942年1月,包森接到情报,玉田县的伪治安军要出动两个团进山扫荡。这可是个好机会,包森立即集结了七个连,准备在燕山口的果河沿一带设伏。这地方地势险要,果河两岸北高南低,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包森把部队部署得很周密,让各连按计划潜伏好,等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发起总攻。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包森准备发出攻击信号的时候,一连的战士们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听错了信号,提前开火了。 枪声一响,伏击的突然性就没了。敌人立马察觉有埋伏,迅速后撤到果河南岸。这下好了,原本的包围变成了隔河对峙。 更让人气愤的是,敌人看八路军的火力不算太强,以为就是小股部队,竟然开始叫嚣挑衅。他们站在河对岸大声喊:“八路,你们还不快跑,我们大部队就来了!等我们过河,你们就完蛋了!” 这话可把一连的战士们气坏了。大伙儿本来就因为自己听错信号而懊恼,现在又被敌人这么羞辱,哪里还忍得住。班长带头就要冲过河去跟敌人拼命,其他战士也都端起刺刀准备冲锋。 就在这紧要关头,包森赶到了一连阵地。他看到战士们群情激愤的样子,立刻大声制止:“都给我停下!不许冲动!” 包森心里明白,现在冲动解决不了问题。来都来了,总不能就这样灰溜溜地撤退,那样对士气打击太大。他脑子转得快,很快就想出了新的作战方案。 “让一连继续与敌人对射,牵制住他们。七连从上游过河,八连九连从下游过河,三面包围敌人!”包森的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这就是包森的厉害之处,遇到突发情况能迅速调整战术。虽然伏击计划被打乱了,但他马上想出了新办法。让一连在正面吸引敌人注意力,其他部队趁夜色绕到敌人背后。 第二天拂晓,包森的反击开始了。七连从右后方发起攻击,八连九连从左后方同时发起冲锋,形成三面合围。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大乱。 一部分敌人逃到果河岸边,遭到北岸埋伏部队的痛击。另一部分想逃到别古寺抢占制高点,结果刚到庙门口就被六连给截住了。经过激烈战斗,敌人大部被歼。 这一战,包森以7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原本因为意外而陷入被动的战斗,在包森的指挥下竟然取得了大胜。 果河沿战斗的胜利,再次证明了包森的军事才能。他不仅能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更能在突发情况下迅速调整战术,化被动为主动。 可惜的是,1942年2月17日,包森率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军遭遇,他在指挥作战时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1岁的包森,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冀东大地。 延安《解放日报》头版为包森撰写社论:“他的赫赫战功与英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英名永在”。叶剑英元帅称他为”中国的夏伯阳”。 包森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永恒的。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将才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在关键时刻能保持冷静,能化危为机,这才是一个优秀指挥员应有的素质。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