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4年,67岁郭子仪平叛凯旋归朝,唐代宗皱着眉头问:“爱卿要何封赏?”,郭子仪脱口而出:“老臣家中妻子已老,陛下再赐臣几位娇妻足矣。”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公元764年的长安城飘着初春的寒意,六十七岁的郭子仪带着朔方军踏过朱雀大街时,路边百姓的欢呼声震得树梢积雪簌簌落下。
这位刚把吐蕃人赶出长安的老将军,铠甲上还带着陇西的风沙,腰间佩刀磕碰着新赐的玉带,可谁都没注意他进大明宫前,特意在宫门外抖落了披风上并不存在的尘土。
唐代宗李豫在龙椅上挪了挪身子, 他登基才三年,龙袍袖口已经被攥出了褶皱。眼前这个功高震主的老臣让他又爱又怕。
爱的是郭子仪七年间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击退吐蕃,怕的是满朝文武私下议论“天下兵马知郭令公而不知天子”。
当郭子仪跪拜时,李豫瞥见对方花白鬓角上的伤疤,突然想起祖父玄宗晚年错杀高仙芝的旧事。
“爱卿要何封赏?”这句话问得小心翼翼,殿角侍立的鱼朝恩攥紧了拂尘,他早和宰相元载通过气,若郭子仪敢要兵权就立刻弹劾。
谁知老将军突然笑得像个市井老翁:“老臣家中妻子已老,陛下再赐臣几位娇妻足矣!”满朝朱紫差点被口水呛着,谁能想到古稀之年的战神,讨赏竟像乡下老财主纳妾?
这场荒诞戏码背后藏着晚唐政局的致命游戏,郭子仪太清楚“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当年仆固怀恩被逼造反,李光弼郁郁而终,哪个不是血淋淋的教训?
他要美女就像王翦向秦始皇讨田宅,把野心泡在酒色里才能让龙椅上的主子安心,果然当晚就有密探混进赐婚的仪仗队,亲眼看见郭子仪醉醺醺搂着美人念叨“陛下圣明”,转头却把她们安置在外院照顾阵亡将士的遗孤。
鱼朝恩到底没忍住出手,当郭子仪在泾阳对阵回纥时,有人掘了郭家祖坟,消息传到军帐,亲兵们刀都拔出来了,老将军却对着长安方向叩首:“臣当年打仗也踏平过百姓坟茔,这是天罚。”
这话传到宫里,李豫看着案头堆积的告密信,突然觉得脸上发烫,后来鱼朝恩设宴赔罪,人人都劝郭子仪带甲士赴宴,他却只带两个小童,酒过三巡,宦官头子哭得像个孩子:“郭令公是真君子!”
这场权力博弈最精彩的注脚在七年后,郭子仪七十大寿那天,儿媳升平公主摆着皇家架子不肯拜寿,儿子郭暧借着酒劲吼出“我爹不是不能当皇帝”。
郭子仪绑着儿子进宫请罪时,唐代宗却笑着解了绳子:“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这话听着大度,可老将军回家还是把儿子揍得半个月下不了床,他比谁都明白,皇帝可以装糊涂,臣子必须真懂事。
长安西市的茶肆里,说书人总爱渲染郭子仪“七子八婿满床笏”的富贵,却少有人提他书房墙上始终挂着幅字,写的是“人臣之道,无欲则刚”。
晚年他常盯着凌烟阁的方向发呆,那里有他年轻时的画像,铠甲明亮得像秋日的渭水。
建中二年他去世时,长安百姓自发罢市送葬,卖胡饼的西域老汉抹着眼泪说:“郭令公的铠甲,是拿自个儿脊梁骨磨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