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28日,周总理到自己的母校南开大学视察的时候,当周总理来到学校食堂

长河观澜 2025-08-03 08:38:33

1959年5月28日,周总理到自己的母校南开大学视察的时候,当周总理来到学校食堂,不巧的是,饭点已过,食堂的员工们正在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只有一些剩饭剩菜。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5月28日的南开大学职工食堂,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洒在水泥地上,炊事员老李正拎着拖把擦拭打饭窗口的油渍。

突然听见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几个穿中山装的干部模样的人走了进来,中间那位清瘦的身影格外眼熟。

老李手里的拖把"咣当"掉在地上,他揉揉眼睛,这不是报纸上天天见的周总理吗?

灶台边摘菜的帮工小王猛地站起来,围裙上还沾着菜叶,她后来回忆说,那天总理穿着半旧的灰布中山装,裤脚还沾着点泥星子,像是刚走过田间地头。

食堂主任老张慌慌张张从后厨跑出来,搓着围裙直说"总理您稍等,我们马上开火重新做饭"。

周恩来却摆摆手,径直走向墙角摞着的菜桶,俯身揭开木盖,热气混着窝窝头的玉米香扑面而来。

"中午的菜没卖完?"总理用筷子拨了拨桶底剩下的萝卜白菜,转头问价格,老张嗓子发紧:"窝头两分一个,萝卜五分一盘。"

话音未落,总理已经摸出皱巴巴的毛票:"来两个窝头,一盘萝卜,再加两分钱咸菜。"

他挑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掰开窝头往萝卜汤里蘸了蘸,招呼愣在当场的陪同人员:"都坐下吃,我请客。吃完还得去看实验室呢。"

这一幕被当时在食堂帮厨的大学生刘建国记了半辈子,他在日记里写,总理咬窝头时牙印整整齐齐,嚼得特别认真,连掉在桌上的渣都捡起来吃了。

炊事员偷偷想往萝卜里淋点香油,被总理笑着拦住:"大伙儿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搞特殊化要不得。"

后来才知道,这顿饭钱是总理从自己每月400多元工资里掏的,连司机和警卫的饭钱都一并结了。

食堂墙上的挂钟指向下午一点四十,本该是午休时间,总理却边吃边问起学生伙食,听说理科生做实验常错过饭点,他立刻叮嘱校领导要设夜间加餐窗口,得知体育队训练量大粮食不够,他转头就让秘书记下要调拨补助粮。

最让人揪心的是他问"有没有学生浮肿",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总理自己吃着粗粮,却反复强调"孩子们长身体,黄豆和肉要先紧着他们"。

饭桌成了临时会议室,化学系主任何炳林匆匆赶来汇报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进展,总理把最后一口窝头咽下去,眼睛亮了起来:"这个能解决工业废水问题吧?"

得知实验设备短缺,他当场拍板调拨进口仪器,物理系学生鼓起勇气来反映课程太满,总理立刻对教务长说:"我读书时上午就四节课,现在娃娃们要上五节,这怎么行?"

炊事员小王记得清楚,总理临走时特意到后厨和每个人握手,发现老李的手掌有烫伤,还从兜里掏出随身带的药膏。

这个细节后来被话剧《周恩来回南开》搬上舞台,当演员说出"炊事员同志也是教育事业的建设者"这句台词时,台下总有抽泣声。

2024年南开大学档案馆公布的胶片里,能清晰看到总理在食堂俯身查看菜桶的瞬间,裤腿膝盖处打着补丁。

六十五年过去,当年那个放菜桶的角落如今立着块铜牌,上面刻着"1959年5月28日周恩来总理用餐处"。

有意思的是,南开食堂至今保留着"总理套餐",玉米窝头、萝卜汤和咸菜,每年校庆日窗口前排起长队,电子信息学院的李同学说:"啃着窝头就想哭,他当年要是肯让炊事员炒个鸡蛋......"

或许正是这种"不肯"让人破防,在万人礼堂作报告是国家总理,在食堂啃冷窝头是南开学长。

2024年座谈会上,亲历者张迈曾教授哽咽道:"那天我们突然懂了什么叫'人民的总理',他真把六亿人的担子扛在肩上,连口热饭都舍不得给自己添。"

而总理那句"要保证质量,真正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嘱托,早已化作南开实验室深夜不灭的灯光,和毕业生奔赴西部时行李箱上的校训。

0 阅读:57
长河观澜

长河观澜

关注我!带你领略中华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