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郑洞国的前妻托人带话,想复婚。郑洞国的子孙都同意,但郑洞国却摇了头,

受伤的梦娇 2025-08-09 22:44:44

1983年,郑洞国的前妻托人带话,想复婚。郑洞国的子孙都同意,但郑洞国却摇了头,说:“花钱大手大脚,自己工资撑不住。复婚这事,不行!” 郑洞国这辈子,前后有过三段婚姻。 1918 年,15 岁的他由父母做主,娶了比自己大 8 岁的农家姑娘覃腊娥。两人婚后生了两子一女。 覃腊娥性子温和,做事勤快,跟郑洞国从没红过脸。1930 年,覃腊娥去武昌跟郑洞国团聚,路上染了风寒,没能撑过去。这事儿对郑洞国打击特别大。 1933 年初,日军打向长城各关口。郑洞国当时是第 2 师 4 旅的旅长,带着部队参加了古北口抗战。 打完仗,他到南京中央高等教育班学习。有一回,他去医院看生病的老乡肖忠贞,就这么认识了肖夫人的妹妹 ——17 岁的陈碧莲。 两人一见面就有好感,同年就结了婚。 陈碧莲家里是名门,受过好教育,能写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英语也说得溜。 结婚后,她成了郑洞国工作和生活上的好帮手。1939 年桂南会战,郑洞国带着部队上了战场。 仗打完,为了补上前线将士抚恤金的不足,陈碧莲劝郑洞国自己掏钱,替荣誉第一师所有连以上的军官捐了款。这事儿在部队里传开了,大家都夸他们。 1943 年,郑洞国被派到印度列多。陈碧莲为了能跟丈夫在一起,不怕危险,坐着驼峰航线的运输机,穿过死亡峡谷到了印度。 在滇西反攻的时候,她带着战地服务队给受伤的士兵换药,还用苏州评弹给士兵们解闷。 日军飞机轰炸时,她甚至直接扑在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子挡弹片,成了新一军里人人称赞的 “战地女神”。 郑洞国在密支 那前线收到妻子寄来的布鞋,鞋底上纳着 “平安” 两个字,针脚里还渗着淡淡的血迹。 抗战胜利后,郑洞国被派到东北,卷进了内战。陈碧莲本来以为仗很快就能打完,可现实却让她的希望落了空。 1948 年长春解放,郑洞国放下了武器,得到了优待。陈碧莲听说后,不管有多危险,坐飞机去了哈尔滨跟他团聚。 之后,郑洞国就带着她回了上海家里休养。 1952 年,郑洞国接到邀请去北京工作。陈碧莲说不适应北方的生活,没跟他一起去。 后来,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陈碧莲习惯了上海的热闹繁华,嫌郑洞国在北京的工资太低,连她买面霜的钱都不够。 这时候,还有人说她跟上海一个做绸缎生意的走得很近。郑洞国连夜回了上海,一到家就看见满地乱七八糟的。 陈碧莲正对着镜子试穿貂皮大衣,茶几上扔着进口香水和翡翠首饰。1953 年,陈碧莲以郑洞国薪水太少为理由,跟他离了婚。 郑洞国没多纠缠,两人就这么分开了。 离婚后,陈碧莲嫁给了一个商人,过上了富家太太的日子。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那个商人犯了法进了监狱,家里的财产也被查封了。 而郑洞国在 1954 年经毛主席提议,成了国防委员会委员。后来,他经朋友介绍,跟顾贤娟结了婚,婚后生了个女儿叫郑安玉。 可 1972 年顾贤娟去世了,1977 年女儿郑安玉又被同厂的一个男青年杀害。这接二连三的事,让郑洞国心里难受极了。 1983 年,郑洞国与陈碧莲在政协礼堂重逢,此时的陈碧莲生活落魄,拿出忏悔信,提及困难时对郑洞国的思念。当陈碧莲试探复婚时,郑洞国拒绝了。 一天深夜,外孙女晓梅端着热毛巾,看见爷爷正在擦陈碧莲当年在缅甸送他的怀表,表盖上刻着 “生死相随” 四个小字。 晓梅忍不住问:“爷爷,您真就这么狠心吗?” 郑洞国长长地叹了口气,说:“1953 年离婚的时候,她把家里的金条、字画全都拿走了,就连你奶奶留下的玉镯都没留下。” 他猛地攥紧了怀表,说:“现在她日子不好过,我可以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但复婚……有些东西碎了,就再也粘不回去了。” 1991 年 1 月 27 日,郑洞国在北京去世了。 整理他的遗物时,晓梅发现了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一些泛黄的汇款单和一叠病历。 从 1983 年到 1990 年,郑洞国每个月都会给陈碧莲寄 300 块钱生活费,而他自己工资单上,“医疗支出” 那一项总是占了很大一部分。 陈碧莲在追悼会上哭得特别伤心,她抖着手摸着郑洞国的遗像,嘴里不停地念叨:“你给我的钱,我一分都没花,都存着给你买药了……” 原来,在郑洞国去世前三个月,陈碧莲卖掉了自己最后一件首饰 —— 那枚郑洞国在他们结婚十周年时送的钻戒,换了钱给郑洞国买了进口的心脏病药。 郑洞国和陈碧莲的感情,既在战火里受过考验,也在和平年代被现实冲击过。 从相识相爱、互相扶持,到有了矛盾分歧、最终错过,他们的故事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0 阅读:33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