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去世那会,李卫过去奔丧。看到雍正尸体后,李卫痛哭流涕直接晕了过去!乾隆很好奇

熹然说历史 2025-08-24 00:20:40

雍正去世那会,李卫过去奔丧。看到雍正尸体后,李卫痛哭流涕直接晕了过去!乾隆很好奇,就问李卫为何如此难受!李卫告诉乾隆,雍正一直给自己当靠山,现在他走了,再也没有人罩着自己了!乾隆大手一挥:以前你该怎么干还怎么干,我爸走了,以后我就是你的靠山! 1735年,雍正帝驾崩,李卫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很好,于是哭晕在棺椁之前。这不是演戏,而是一个官场老手对政治风向变化的敏锐嗅觉。雍正一死,李卫这个靠捐官起家的”野路子”总督,瞬间失去了最大的保护伞。 李卫这个人,说起来挺有意思。他是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人,1688年出生,十岁就成了孤儿。不过人家家底厚,从小家境极为富裕,所以直接捐了一个员外郎的官,也就是买官。买的级别还不低,从五品,相当于今天部委里面的副司长。 李卫识字不多,好习武,武艺精湛,善于治盗。这样的出身在当时的官场上是被瞧不起的,毕竟大家都是科举出身,你一个花钱买官的,算什么东西?但雍正不这么看,这位皇帝就喜欢能干实事的人,管你什么出身。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入资为兵部员外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迁户部郎中。雍正即位后,李卫的春天来了,从云南盐驿道开始,一路升到浙江总督、直隶总督。这升迁速度,在当时简直是火箭式的。 为什么雍正这么信任李卫?因为这家伙确实能办事。盐政这个肥差,多少人想插手,李卫去了就是一通整顿,不管你什么背景,该抓的抓,该杀的杀。浙江那些乡绅地主,河道上的贪官污吏,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但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得罪的人也多。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正是仲秋时节,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突然驾崩。消息传到直隶总督府,李卫当时就慌了。他比谁都清楚,雍正一死,自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李卫连夜赶到京城奔丧,看到雍正的灵柩,这个平日里威风八面的封疆大吏彻底崩溃了。李卫就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太好,所以,他哭晕在雍正的棺椁前。这不是装的,而是真害怕了。 新皇帝乾隆看出了李卫的担忧,安慰他说以前该怎么干还怎么干,自己就是他的新靠山。李卫这才稍微安心一点,继续担任直隶总督的职务。 起初几年,乾隆对李卫还算照顾,甚至赏赐了四团龙补服这样的高级待遇。李卫也在努力适应新主子,继续发挥自己的行政能力。但两人终究不是一路人,雍正务实,乾隆更讲排场和体统。 转折点发生在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50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可在为人处世上还像个”老顽童”。有一次朝会后,他跟太监谈笑风生,被乾隆看到了。乾隆认为这是结交内侍,有违臣子本分,龙颜大怒,下令吏部议处。 这件看似不大的事情,对李卫来说却是致命打击。巨大的政治压力加上身体本就不好,李卫在乾隆三年因病去世,享年51岁。乾隆帝下令以总督礼仪将其下葬,赐谥号敏达。 李卫真正的悲剧还在身后。多年后,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他在游历杭州西湖的时候发现,西湖边立着老百姓为李卫和他妻妾的神像,被称为”湖山神位”。这是老百姓感谢李卫为浙江做的贡献自发建的,但乾隆看了心里很不爽。 乾隆帝看到之后,心中却酸溜溜的,于是下令将神像推倒并摧毁,还将李卫批评了一番: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这道谕旨彻底否定了李卫的历史功绩。一个曾经为国为民兢兢业业的能臣,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确实让人唏嘘。 李卫在雍正灵前的那场痛哭,既是对明君的真挚怀念,也是对自己命运的准确预感。他的人生轨迹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专制政治体制下,再能干的臣子,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和保护,立刻就会被复杂的政治环境所吞噬。 李卫的故事告诉我们,政治风向变了,再大的能耐也保不住自己。你们觉得李卫当年要是知道乾隆会这么对他,还会那么拼命干活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0 阅读:153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