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李世民来到齐王妃杨氏的寝宫,二人谈天论地。情到深处,李世民拉起杨氏的芊芊细

勇敢小妹 2025-08-02 12:36:17

晚上,李世民来到齐王妃杨氏的寝宫,二人谈天论地。情到深处,李世民拉起杨氏的芊芊细手,安慰道:“齐王不在了,我替他照顾你。”听完这话,杨氏鼻子一酸,一头扎进李世民的怀里。 ​​​公元626年,李世民上演了一场“玄武门大戏”,搞定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自己坐上了龙椅。政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们悲剧了,男的被杀,女的被关进了宫里。说起来,那齐王妃杨氏,可是弘农杨家的美人儿,结果也成了笼中之鸟。可你猜怎么着?李世民不光没难为她,还把她收到了后宫,疼得跟宝贝似的。 杨氏的指甲掐进了李世民的锦袍里,丝绸冰凉的触感混着他身上的龙涎香,让她想起李元吉生前常穿的粗布劲装——那上面总沾着马粪味,却比这龙袍暖和。 泪水打湿了明黄的衣襟,她不敢抬头。 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是谁。是杀了她丈夫、杀了她儿子的人。 可也是现在能让她活下去的人。 弘农杨氏的牌匾再硬,也护不住一个没了依靠的寡妇。那些天她被关在偏殿,听着宫人们嚼舌根,说李建成的妃子郑氏疯了,说李元吉的侧妃曹氏被送去了尼庵,她夜里抱着枕头发抖,不知道自己天亮后会落得什么下场。 李世民的手轻轻拍着她的背,动作算不上温柔,更像一种安抚猎物的姿态。 “你放心,有我在,杨家不会有事。”他的声音低哑,带着刚登上帝位的疲惫,也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杨氏的哭声顿了顿。 她懂这意思。 她是弘农杨家的女儿,她的婚事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当年嫁给李元吉,是杨家押注太子一党;如今李世民递来橄榄枝,她若不接,整个杨家都可能跟着倾覆。 怀里的女人身子软得像水,李世民低头看她乌黑的发顶,想起少年时见她的模样。 那时她还是杨家的小女儿,在曲江宴上抛绣球,李元吉仗着皇子身份抢了去,笑得张扬。他站在人群后,看着她红着脸被接走,心里没什么波澜——那时他眼里只有战场和功业。 谁能想到,十年后会是这般光景。 “陛下……”杨氏终于抬起头,睫毛上还挂着泪珠,“臣妾……不敢奢求什么。” 李世民松开她,指尖擦过她的脸颊,沾了点湿意。 “朕给你的,你接着就是。” 他没说爱,没说喜欢,只说“给”。 这就够了。 杨氏重新低下头,掩去眼里的复杂。 往后的日子,李世民果然常来她的寝宫。有时带些新得的珠宝,有时只是坐着听她弹琵琶。他从不说玄武门的事,她也从不提李元吉的名字,像两个心照不宣的演员,在华丽的宫殿里演着相敬如宾的戏。 宫人们都说齐王妃得了圣宠,只有杨氏自己知道,她枕下那支李元吉送的旧玉簪,硌得她夜夜难眠。 有回李世民留她用晚膳,席间说起关中旱情,杨氏轻声道:“家父说,泾河沿岸有处古渠,若能疏浚,或可解燃眉。” 李世民眼睛亮了。他知道她在递台阶——杨家在关中根基深,这话里藏着的,是整个家族愿为他效力的表态。 “还是你心思细。”他给她夹了块鱼脍,“明日就让人去查。” 那顿饭吃完,杨氏站在廊下送他,看着他的龙袍消失在月色里,忽然觉得肩膀很沉。 她终究还是成了杨家的棋子,只是这一次,棋盘对面坐的是新帝。 后来杨氏给李世民生了个儿子,叫李明。李世民很喜欢这个孩子,常抱到朝堂上炫耀。有人私下里说闲话,说陛下竟跟弟媳生了娃,不成体统。 李世民听见了,只淡淡一句:“自古帝王家事,岂是尔等能议的?” 他心里清楚,娶杨氏,一半是她确实动人,另一半,是弘农杨氏的势力能帮他稳固江山。至于伦理非议,在皇权面前,轻得像层窗户纸。 杨氏活到五十多岁,没被封后,也没被封贵妃,始终顶着“齐王妃”的头衔。 有人说她可怜,守着杀夫仇人的恩宠过了一辈子。 也有人说她聪明,用一场隐忍换了家族平安,换了儿子的前程。 她临终前,让李明把那支旧玉簪随葬。 玉簪埋进土里的那天,长安城落了场小雨。 没人知道,那场雨里,有多少是对李元吉的念想,有多少是对李世民的感激,又有多少,是对自己这身不由己的一生,无声的叹息。 信息来源:《旧唐书·太宗诸子传》《新唐书·诸帝公主传》

0 阅读:412

猜你喜欢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