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新四军夜袭据点,不料尖刀班还没摸到碉堡前,就被敌哨兵发现:“口令!”班长赶紧回答。敌哨兵一愣:“你口音不对!”话音未落,敌哨兵就要开枪。班长见状不妙,抢先开枪,顿时间据点大乱。 一声枪响改变了整个战局。1944年8月的那个深夜,本该悄无声息的潜入行动因为一句”你口音不对”瞬间暴露。生死关头,新四军班长的快枪救了全班,也点燃了合溪镇攻坚战的导火索。这背后,是”老虎团”团长刘别生精心筹划的长兴战役。 1944年8月,新四军第十六旅决定发动长兴战役,刘别生率领的四十八团负责攻打合溪镇据点。这支被誉为”老虎团”的部队在刘别生的带领下屡建奇功,成为新四军的一支王牌。 刘别生1915年出生于江西吉安一户贫苦农家,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的红军战士到新四军的团长,他经历了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1935年红军长征之后,刘别生主动留在湘赣边境展开游击战争,曾担任湘、赣省苏维埃常委会委员、挺进纵队副政委等职。 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围攻,刘别生带领部分突围部队成功脱险。这次事变让他更加认清了抗战的复杂性,也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刘别生热爱读书,打仗也不忘挤出时间学习,写得一手好字。每次作战前,他都会亲自侦察地形,绘制详细的作战地图。他率领精干人员化装潜入敌据点附近,勘探地形,亲自绘拟作战要图,并对敌人的分布情况作了详细说明。 长兴战役前,刘别生经过周密侦察发现合溪镇驻有伪军程万年部1个营,镇内碉堡林立,正面进攻伤亡必然很大。他决定采用分点攻击的战术,将部队分成若干尖刀班,趁夜色从不同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23日当晚各部直趋日伪军据点,夜11时开始全线进攻。按照计划,这次夜袭应该是悄无声息的。可没想到,敌人临时加强了防务,原本无人值守的哨所竟然有了哨兵。 当尖刀班摸到距离碉堡十几米的位置时,敌哨兵听到了动静。“口令!”敌哨兵的一声喝道打破了夜的寂静。班长迅速说出了事先准备的口令,以为能够蒙混过关。 可是敌哨兵听后却愣住了:“你口音不对!”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原来,虽然口令正确,但班长的江西口音在这个江浙地区格外明显,立刻就被当地的伪军识破了。 生死一瞬间,敌哨兵就要开枪示警。关键时刻,班长抢先一步扣动了扳机。这一枪不仅打死了敌哨兵,也宣告了战斗的正式开始。枪声就是冲锋号,各个尖刀班立即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 经激烈巷战,至24日下午3时许攻克该镇。整个合溪镇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爆炸声、枪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原本精心策划的奇袭变成了硬碰硬的攻坚战,但新四军战士们的英勇作战仍然取得了胜利。 这次意外暴露虽然增加了战斗的难度,但也体现了新四军战士们随机应变的能力。一个小小的口音问题差点坏了大事,幸好班长反应够快,才没有让整个作战计划功亏一篑。 长兴战役历时3天,第十六旅一举拔除13个敌据点,摧毁大小碉堡60余座,歼伪警卫2师4个营,俘伪军副团长以下420余人。这次胜利不仅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也为新四军后续的南下作战奠定了基础。 1945年5月的新登战役中,刘别生率部担任主攻,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30岁。如今,他与271名牺牲的新四军战友长眠于新登塔山烈士陵园,陵园中他的半身雕像巍然屹立,依旧保持着”老虎团”团长的英武姿态。 一句”你口音不对”暴露了夜袭计划,却也成就了新四军将士们临危不惧的传奇。那个深夜的快枪不仅救了战友,更诠释了什么叫做军人的反应和担当。你觉得在那种紧急情况下,还有别的选择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抗战中,新四军夜袭据点,不料尖刀班还没摸到碉堡前,就被敌哨兵发现:“口令!”班长
熹然说历史
2025-08-01 22:15:08
0
阅读:70